据了解,《合作协议》突出“深化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掘川渝区域知识产权领域的优势和特色,采取共建、共享、共推等方式抓好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在川渝地区布局落地,共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增强川渝知识产权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共推知识产权运营大市场、共筑专利快速预审大领域、共享知识产权服务大平台、共培知识产权人才大队伍、共促知识产权发展大协同6个方面进行合作,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发展。
——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共同建立两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和协同处置,加强证据移送、信息共享、委托调查、配合执行等方面的合作;推进非诉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一体化建设,协调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健全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共同争取支持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共推知识产权运营大市场
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立中国西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强知识产权金融领域协作,共同争取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示范区。
——共筑专利快速预审大领域
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支持重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川渝两地专利快速预审技术领域差异化定位、一体化备案、区域全覆盖。
——共享知识产权服务大平台
加强在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培育川渝地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强知识产权协同创造能力、优化知识产权产业布局;鼓励国家专利审协四川中心、国家商标审协重庆中心在川渝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共同举办“西部知识产权论坛”。
——共培知识产权人才大队伍
加强知识产权干部和人才交流合作,有计划互派干部挂职;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项目合作;鼓励两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川渝互相布局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统筹组织开展资格考试、执业培训、职称考试、职业评价等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共促知识产权发展大协同
加强在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十四五”规划等层面的协调,联合争取国家知识产权优惠政策和重点项目落地川渝地区。此外,为保障《协议》的高效推进,川渝两地知识产权部门成立了推进川渝知识产权合作专项工作组,并建立川渝知识产权信息互通机制以及调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