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0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要点的通知
江北新区科创局、各区(开发区)知识产权局(科才局)、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南京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经研究,现将《2020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南京市知识产权局
2020年3月24日
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服务于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局,服务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大局,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对标国内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城市,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上体现省会城市首位度,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实施“2020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利实施计划”专项,重点支持我市企业在抗病毒药物、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专利技术产业化。
2.鼓励在宁金融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大对在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从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止,自企业提交贷款申请材料起十个工作日下款。
3.构建新冠肺炎防控专题专利数据库。数据库收录来自全球范围与新冠肺炎相关的诊断与检测、抗病毒药物、医疗器械、疫苗、防护产品、环境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等专利,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4.开展“即报即备”和快速审查。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预审注册备案,实现“即报即备”。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提交的符合保护中心领域的专利申请预审案件,从受理到出具预审结论不超过3个工作日。
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5.研究编制《南京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制定南京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
6.进一步加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与司法、经济、科技、文化、金融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发布《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7.指导各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示范区、园区建设为抓手,在全市完善市场监管框架下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工作体系,确保市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上下贯通。今年全市组织新申报1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1家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区和2家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坚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8.出台“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开展产业导航、园区导航、企业微导航,引领园区产业精准布局、企业技术研发,创造一批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组合,布局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全市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0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50家。
9.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出台《南京市高质量专利认定办法》。按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探索实施前瞻性高价值专利中心布局,继续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专利组合,新增8家市级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2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2件,PCT专利申请量力争1800件,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64000件,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量(10年以上)达到835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量达到300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达到740家。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0.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制定出台我市配套实施细则。加强市区两级知识产权执法力量的整合,加强对大型展会、商贸流通、电商领域的知识产权监管,每个区局至少办理一件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案件。全年专利商标执法案件总数达到700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数达到35件;出具电商侵权判定意见数达到230件。
11.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创新快速维权方式方法,推进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指导各维权援助分中心开展举报投诉、侵权判定咨询等业务工作。新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2家,实现市辖各行政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全覆盖。
12.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依托保护中心专家库,切实推进与法院、检察院、仲裁委等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多途径的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13.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国的保护中心发展中走在前列,全年备案企业数超过1000家,专利预审申请受理超过600件。
五、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14.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主体,8月底前建成上线集数据支持、情报研究和运营展示为一体的核心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开展专利导航、区域布局、统计分析工作;江宁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聚焦区完成总结验收阶段任务目标;推进南京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出台三年规划方案,初步建成知识产权金融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和运营中心特色作用,提高服务效能,加强绩效考核。
15.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作。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力度,全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0亿元;有序推进首款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开发和上市工作;设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专项资金,制定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实现融资风险闭环。
16.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引进高端服务机构和人才,推动本地服务机构由基础性服务向支持产业发展的高端增值服务转变,加快品牌机构培育,到今年底实现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总收入3.5亿元;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监管和引导,规范经营行为。
六、加强知识产权交流宣传
17.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继续举办第五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通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立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促进国际专利在南京的落地转化。推进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协作机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通。推进南京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建设。
18.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宣传,大力倡导知识产权文化和创新文化,坚持不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围绕《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做好专题宣传,深入做好知识产权普法、政策措施和发展成就等宣传工作,营造有利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出台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我也会发明”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开展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检索大赛活动,组织开展中国专利周南京分会场和宁品汇商标品牌沙龙等系列宣传活动。
七、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19.建立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库,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集聚培养计划,培养多层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全市新增1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以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为主要载体,全年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培训班等培训班15批次,举办1至2期海外高端人才培训班,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达到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