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商务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向全国复制推广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成为6项复制推广事项之一。主要内容为“推动成立一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构建知识产权部门牵头、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司法部门确认保障的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2015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意见》,组建了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本次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全国率先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以实现诉源治理为导向,以提升行业内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目标,依靠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机制作用,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形成了知识产权部门负责、社会组织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司法部门确认保障的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三是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北京市已设立的14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了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截至2020年7月底累计接受案件1.6万件。
经主管部门批准,2017年4月,中国专利保护协会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调委会积极推进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参与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目前,调委会全国范围内共有128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
自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各地人民调解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接受北京地区多家法院诉前案件委托、会员企业委托的知识产权纠纷1600余件,协助达成和解300余件,开展线上调解培训4次,组织安排本调委会调解专家对外宣传培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内各类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维权诉求,在特殊时期持续为全社会提供快速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承诺疫情期间调解纠纷服务不“打折”,企业维权不“拖延”,保护创新不“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