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华为联合牛津大学提出专利货币价值评估模型

2022-04-28 12:31:09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0

原标题:华为联合牛津大学提出专利货币价值评估模型

华为公司的一件公开专利显示,中国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也开始研究专利货币价值评估的问题了,而且是联合牛津大学一起申请的专利,也许华为与牛津大学的这件专利正是双方未来实现重大突破的“过河石”。

专利价值该如何评估?谁能为专利定价?一直是困扰专利界的难题。

无数专利运营机构或专家都想推出一套看似理论可信、实践可操作的方案,但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家机构或专家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能被广泛采用。

实际上,知识产权从业人士普遍认为,能准确为专利价值定价的只有一个机构和专家:法院及法官。

但是每个专利如果都通过诉讼让法官去定价,显然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意味着大量未经历诉讼的专利将难以进行价值评估和交易,这将不利于专利转化和运营。

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各类形形色色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

华为公司的一件公开专利显示,中国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也开始研究专利货币价值评估的问题了,而且是联合牛津大学一起申请的专利。

01、华为联合牛津大学申请专利货币价值评估专利

今年7月9日,华为与牛津大学联合申请的一件美国专利US2020219215A1公开。这件专利同时也在中国和欧洲进行了申请。中国专利申请最早出现在2017年,名称为“专利的货币价值评估方法,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件专利提出的专利货币价值评估方法,概括起来使用了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引入了专利、商业数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等维度的变量。

在这些指标的具体计算方面,华为在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模型来估算专利的货币价值。


从这套方法的整体评价方法来看(下图所示),采取了逐层递进的方式。从专利的说明书中可以看到,华为这件专利试图解决现有专利价值评估中,只采用个别维度,无法准确反应专利多维价值的问题,因此更多利用诸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等指标,来发现专利的潜在商用价值。而且提到了该模型是基于专利数据和商业数据预设的算法进行训练得到的,因此可能还涵盖了一定的AI算法在其中。

经过这套“缜密”的算法,应该一件专利的货币价值就可以得到了。

02、这个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看似理论完备的一套评估体系,到底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应当是很多人关心的。

首先,我们先不考虑这几件专利能不能授权的问题,因为这个专利属于商业方法类(G06Q)专利,因此在专利保护客体上各国会有各自的法律规定。

其次,如果从实际操作来看,指标体系中的一些维度目前来看,并不是可量化的指标,例如“同族专利的后向引用信息”、“专利技术申请国可拓展”、“申请国所布局技术成熟度”、“宏观经济状况”、“技术热度”。而且在计算模型中,出现的“ICt为所述标的的专利的申请国的基础设施的变化程度”指标到底是指的的哪个是不清晰的。

也就是说,这套理论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有了公式,可能也存在无法实施的情况。

当然这也与这件专利在代理撰写上存在一些错误有关,以华为对专利质量的要求来看,这件专利的质量似乎更像是一条“漏网之鱼”,或是连华为自己也认为这件专利未来应用价值不大?

第三,综合技术、市场、法律等多个维度信息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价,并非是华为首创,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中外价值评估机构一直在采用的方式。这也是为何华为这件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1看上去要如此“复杂”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这么窄的保护范围,其他人只要在这个方案基础上替换一个指标,就能够规避掉这件专利,华为的专利就失去了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件专利的形式意义也大于实际意义。

那华为为何要联合牛津大学申请这样一个冷门的专利呢?

03、华为为何联合牛津大学做这项研究?是个谜团

作为中国科技界领军的企业,与国际顶尖高校的强强联合,原本萦绕在脑海中的画面是任正非所一直提倡的:借助全球顶尖的人才资源,为华为在基础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愿景。

在实际行动上,华为确实在对国外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资助的传统。仅在英国,除了牛津大学之外,与华为有合作的高校就包括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约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

所以这件专利的诞生,更像是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

但是2019年1月,牛津大学却单方面宣布:停止接受华为的捐助。这或是受到了政治的影响,牛津大学的管理层里有末任港督彭定康。

而这件专利似乎也成为了华为与牛津合作的最后见证。

二者合作的产物为何不是科学技术上的创新,而选择了专利价值评估,可能真相也只有当事者才清楚了。

抛开这件专利的实际价值不谈,华为这种将全球创新资源凝聚的开放态度,还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华为也只是做了与西方巨头一样的事情,像Facebook,谷歌等企业一直在与全球顶尖高校合作,只有保持这种关系,才能在更大的创新上找到机会,也许华为与牛津大学的这件专利正是双方未来实现重大突破的“过河石”。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