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挂牌运行,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审理机制正式建立。
2019年3月27日,一起专利权纠纷案件在知识产权法庭开审并当庭宣判。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的“第一槌”正式敲响。
以“第一槌”为样板,知识产权法庭审理并集中公开宣判一批标杆案件,覆盖医药、通讯、动物基因、网络电缆、大型机械、智能输入法、计算机软件等多个科技含量高、创新速度快的技术领域。
截至2020年12月23日,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案件5104件,审结4124件。其中,受理民事二审案件2905件,审结2277件;受理行政二审案件908件,审结614件。
迄今为止,知识产权法庭累计召开111次专业法官会议,形成了418个具体法律适用规则,着力深化“统一裁判标准系统工程”,加强审判监督管理,细化裁判规范指引,确保裁判标准统一。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国际化”,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法庭的要求。
目前,知识产权法庭设有10个合议庭,法官38名,法官助理44名。法官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42%是博士,37%有理工科背景,21%有海外留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