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发展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2020)》发布会。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对报告进行了发布,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燕妮主持会议。
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商行业发挥了促发展,保民生的作用。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年度背景之下,我国电商企业面对疫情危机,利用数字平台提供生活物资便利保障,同时守护平台防疫物资秩序,防止涉疫物资侵权行为发生。疫情中后期,我国电商推广直播带货、数字助农等多种方式,形成“直播带货”的热潮,并带动全国掀起“支持湖北”的爱心购买风潮。上半年,微信小程序成交总额年同比增长670%,目前已有近10万商家开通了小程序直播。
平台治理方面,2020年,各平台企业切实履行平台义务,在已构建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基础上,不断细化平台内知识产权保护功能,各大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权利人入驻数量不断提升。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简称IPP平台)入驻的权利人总量增长20%。为设置更严格的商家入驻审核机制,从身份、资质两方面入手对商家进行审核,对依法需要取得相关许可的店铺和商品,采取“人工必审”制度。微信平台严打侵权假冒行为,上年度处理超过7.1万侵权个人账号。
政企合作、权利人合作、消费者等多元社会主体协同的社会共治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中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防控体系上,技术防控的持续投入。例如,京东的“红网”可以对知名品牌、特殊商号进行针对性保护,目前已保护知名品牌2100余个;字节跳动的“灵石系统”致力于原创作者权益的保护,可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对比平台内视频版权,快速发现侵权内容。
报告提出,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离不开规范指导。尽管还存在诸多困境有待破解,但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整体向好的态势已毋庸置疑。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规范指导将是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