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资讯

增强有机产品供给能力的六点建议

2022-04-28 13:02: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提高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保障,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必由之路,是强化以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创新,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有机产品属于生态产品的范畴,是生态产品的一种物质形式。有机产品具有生态价值、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生态价值在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财富的自然体现,而且可以实现经济增值;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价值是生态产品带来的人民福祉和公共福利。

有机产品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化和统一,体现了与优质生态产品“生态优先”本质特征的辩证统一,发展有机产品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那么,如何增强有机产品这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目前,我国有机产业整体稳步发展。有机产品产值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4年开始,有机产品产值一直保持1000亿元以上。有机产品标志备案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我国有机产品标志备案数量为21.2亿枚。我国有机产品的销售额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基本保持在600亿元以上。

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有机产品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我国有机产品生产面积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价值的认知还不全面,消费理念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提升。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拉高线”作用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有机产业生产和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有机产品的供给侧长期面临着质量短板,有机产品质量治理的社会多元化参与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有机产业参与全球的竞争力存在短板,有机产业与国际有机产业融合度需要进一步加深。

为了进一步增强有机产品供给能力 笔者提出六点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十四五”时期,发展有机产业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制定国家有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形成有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自上而下形成国家层面推动有机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历史机遇,把加大有机产品供给、促进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地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有机产业建设体系。

二、深刻认识有机产品价值,保持有机产业发展战略定力。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已从应急式转向常态化防控的阶段。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有机产品价值,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既能使自己的消费行为理性化,又能促使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食品农产品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三、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提升“拉高线”作用。

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是质量生命线,要不断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开展研究,持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明确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中,有机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和连带责任、认证委托人主体责任、销售者义务等。进一步强化对“放管服”批准成立的新认证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

四、推动有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研发有机产业生产关键技术。

开创有机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有机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标准化与产业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协同攻关研究,为有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有机产业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开展有机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建立典型地区不同类型有机产业模式的科学试验与示范基地与网络,构建各具特色的有机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

五、加快构建有机产品质量治理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推动有机产品高质量供给。

当前,有机产品的质量受到人民广泛关注。要谋求有机产品更佳的质量供给,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构建政府、企业、公众、认证机构、检测机构、零售商和社会组织多元化参与机制无疑是强大的质量提升引擎。以市场高质量需求倒逼有机产品质量的提高。综合发挥“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实现有机产业质量提升。

六、加快推动我国有机产业与世界有机产业的融合进程,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是质量生命线,要不断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开展研究,持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明确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中,有机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和连带责任、认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