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广州市科技局2021年预算披露!安排18亿元支持企业发展

2022-04-30 20:49:30  来源:项目申报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9

2月25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向社会公开了2021年部门预算。预算提及了广州市科技领域在2021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

2021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按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优化配置,共安排预算43亿元

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01

聚焦科学发现,突出重大实验室、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安排预算17亿元,筑牢源头创新根基。

02

抓好技术发明,突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安排预算5亿元,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03

支持产业发展,突出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市场化企业支持体系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建设,安排预算18亿元,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此外,市科技局围绕IAB、NEM和海洋经济领域,选择年度重点主攻方向不少于5个;新建和支持市重点实验室数量不少于18项。国家级孵化器、广东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评价中获得A类数量不少于18个;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组织全市中小企业评选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家

重点研发领域: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少于8项

在重点研发领域计划方面,广州将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同时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穗技术攻关和成果落地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市科技局将支持解决涉及广州市社会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现代产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项目支持数量不少于120个(次)。

科研离不开人才支撑。市科技局计划支持多方共建研究院建设,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低于70人。此外,支持在建研究院按照合作共建协议约定开展研究院建设工作。在市科技局的指引下,全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含孵化企业)数量将不低8项。

基础研究:

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项目不少于2900项

2021年,广州将通过开展基础研究计划,结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科技发展布局,落实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主要任务,新建一批基础研究平台,支持研究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培养优秀青年科技骨干成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广州市科技局计划开展科研攻关等活动获得不低于45个成果,包括含申请专利、专利授权、科技论文、科研技术攻关成果、行业标准建设等。

在引进人才(团队)方面,广州市科技局希望累计柔性引进人才、团队不少于105人(团队),同时开展实验室、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和研究。

在强化科学研究方面,广州市科技局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项目数量(含粤穗联合基金)不少于2900项。

此外,市科技局也将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重大基础研究平台,营造良好基础研究环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建设。全市将完成实验室、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筹建工作,开展绕海洋科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空天、太赫兹等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攻关及实验。

创新环境:

技术合同成交额将不少于800亿元

通过开展创新环境计划,广州市科技局希望引导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深化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以科普项目引导全社会加快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使软科学项目服务于科技创新发展的统筹谋划和前瞻布局,并促进广州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企业成长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广州市科技局预算指出,2021年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累计授信金额将不低于250亿元。

支持生物医药相关机构数量,对开展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机构获得相关认证的,开展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的生物医药相关机构开展补助至少100家。

2021年,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创办及孵化企业预计达到890家以上。

为激发技术市场交易活力,市科技局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深入促进技术转移工作,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少于800亿元。

企业创新:

组织超千家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在开展企业创新方面,广州市科技局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小巨人企业,提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扶持优质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全市企业创新发展。

高企申报数体现了一个地区的企业科技含金量。2021年,广州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数量将超2000家。经省认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将超过1000家。

市科技局也将组织发动企业报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重点组织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含培育对象)和承担过区级以上(含区级)科技专项的企业报名参赛,企业数量共计不低于1000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