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亲身体验“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质量与认证》杂志记者跟随审核组,现场观摩并记录了审核员使用该系统的全流程。实施“打卡”系统对认证机构来说,在事后监管的同时,强化了事前风险预控,有助于认证行业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打卡”现场体验记
持续加大对审核员不到现场等虚假认证行为的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监管数据汇集、共享和动态分析,积极推动智慧监管,国家认监委开发了“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实时记录审核员进行认证现场审核的时间和位置,防止出现审核员不到现场等虚假认证违法行为,该系统已于2021年9月15日起正式试运行。
为了亲身体验“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的运行感受,日前,本刊记者跟随世标认证有限公司派出的审核组,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紫光发展大厦的某公司,现场观摩并记录了审核员使用该系统的全流程。
此次受审的组织是一家从事建筑相关业务的公司,其规模为45人左右。根据事先拟定的审核计划,审核时间为2.5天。
当天上午8时30分,记者按照与审核组组长任建国约定的时间,抵达接受审核的公司。审核组共三位成员,他们在独立的会议室里进行审核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面前是一摞厚厚的文件盒。资深专家审核组组长任建国是一位长者,据他介绍,此次审核活动是组织获证后的首次复查,审核组同时审核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4项体系。
9时整,审核组开始用“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进行首次会议打卡。
首先,任建国组长打开手机,在手机设置中开启定位功能,以便个人微信和“认证到”小程序准确获取位置信息,正常打卡签到。
接下来,审核组在微信小程序“认证到”中进行首次会议签到。
第一步,任建国组长和另外一位审核员登录个人微信上的“认证到”小程序,点击签到。第二步,请受审公司的人员帮助审核组全体成员拍摄合照。第三步,任建国组长通过“认证到”小程序将审核组成员的合照上传到系统中。至此,首次打卡完成。接下来,任建国作为审核组组长,主持召开了此次审核的首次会议。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获得审核员资质的审核人员备案的手机号才能登录“认证到”小程序,手机号如果没有提前在协会备案,将无法登录。
由于体验时间有限,记者未能参加本次审核的末次会议,据任建国组长介绍,打卡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末次会议签到,在末次会议召开过程中,审核组需要再次请客户帮忙拍摄合照,并在会议结束后登录“认证到”小程序点击签到上传会议照片。
当谈及“打卡”系统运行的好处时,任建国组长认为,目前认证行业门槛较低,小微机构逐渐增多,同时,认证费用普遍较低,导致认证过程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认证行业的公信力大幅下降。使用该“打卡”系统能给各利益相关方带来如下益处。
一是通过规范的审核流程,为认证审核带来增值效益,提高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重要性,保持获证企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体现了管理体系认证的价值。二是对认证机构的保护,可以有效规避认证机构的风险。如果审核员不能准时到达现场审核,甚至没有到达现场审核就发证,认证机构将会受到处罚。三是可以更好地规范审核员的行为,降低审核风险。
总之,运行“打卡”系统对认证机构来说,在事后监管的同时,强化了事前风险预控,有助于认证行业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任建国组长介绍,世标认证有限公司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公司自收到国家认监委的相关通知后,立即组织全体员工、分中心机构学习培训,并印发了《关于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要求的通知》《监管系统自营部/分公司使用手册》和《签到监管系统管理员表》。在“认证审核人员现场网络签到系统”试运行期间,任建国本人的使用感受是,该系统的各项指示信息清晰,人性化流程设计让签到程序和签到过程更为顺畅。
体验过该系统后,记者又邀请了一些业内资深审核员,请他们谈谈使用“打卡”系统的感受。审核员们纷纷对这一新生事物表示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几点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例如:直接拍照上传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不太方便,有时系统响应时间较长,一旦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将直接打断会议进程,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对多场所审核项目,系统设计尚存在考虑不周之处;网络签到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系统性风险,如利用虚拟定位软件作弊等问题。
该系统是“互联网+监管”的首次有机融合,是智能化、信息化监管的重要体现,记者对该套系统的总体感受相当不错,期待未来认证认可行业推出更多类似的监管系统,促进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