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合格评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动合格评定领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推进合格评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国合格评定领域事业发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设置“合格评定科学技术奖”。
现将“2021年度合格评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关键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介绍如下:
一等奖
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关键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实现“十四五”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外车企正在加速抢占我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国内车企只有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才能与之竞争,而试验技术是电动汽车安全和性能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的关键技术支撑。本项目依托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建成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平台,对动力电池安全、整车低温用车安全等关键试验技术进行创新,采用大数据分析与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新型风险监管模式,有力支撑了北京市政府新能源汽车安全推广。
项目创新建立了多维度、多应力耦合的动力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性能衰减测试与评价方法,发明了电动汽车底部抗碰撞试验装置、方法以及数据的采集与评价规范,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安全试验的精准度,间接降低了电动车电池安全风险。同时项目创新提升了电池试验安全精准防护技术,该创新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引用制定为电池试验室安全防护认可条例,并在行业内推广执行。
项目针对北京地区特有的城市工况及气候条件,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低温(-15℃±2℃)环境下充电性能和续驶里程试验要求,形成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适应性能评价方法,解决了当前行业试验标准覆盖性不足的问题,已应用至2022年冬奥会新能源汽车选型测试。
项目基于动力电池衰减机理和热场研究,建立了电池SOH仿真模型,通过台架加速试验与SOH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准确和快速的测试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此外项目通过40万公里用户有效载荷谱采集,并基于等效损伤及用户关联技术,创新开发了电驱动系统台架安全可靠性试验方法,解决了行业试验标准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项目形成专利10项,标准制修订3项,技术规范1篇,转件著作权3项,论文8篇,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支撑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试验服务,有效提升了行业动力电池“快与准”的安全性能试验能力,推动了低温充电安全与续驶里程合理衰减的产品优化策略,确保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阶段未产生系统性车辆安全风险,保障了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项目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3980万。
完成单位: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