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武市监)向四川谷小酒商贸有限公司(简称:谷小酒)主动下发撤销行政处罚的决定书。
此前,成武市监以未取得“牛气冲天”商标授权为由,对谷小酒处283万余元行政处罚。谷小酒创始人刘飞在接采访时表示,心情终于舒畅了,企业可以回归到正常的营商环境,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企业的发展。
撤销处罚决定书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依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条、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于2022年4月22日对“牛气冲天”商标予以无效宣告。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成武市监主动撤销了原行政处罚。
事情的起因源于2020年8月,谷小酒筹划了一款牛年新年酒,取名为“谷小酒·牛气冲天酒”(产品名称),2021年1月12日至1月22日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总计销售额约为283万元,罗永浩还曾为这款酒进行直播带货。
去年3月,谷小酒就遭到了“牛气冲天”商标持有方滨州市一品天下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品天下酒业)指控侵权并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了举报。
在等待监管调查期间,一品天下酒业方面曾向谷小酒方面提出50万元“授权费”的解决方案,但最终未获谷小酒同意。根据媒体报道,除谷小酒外,四川光良酿酒有限公司和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也曾有类似遭遇。只是两家公司后来分别与一品天下酒业签订了《商标授权使用协议》和《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分别以2万元和8000元的价格获得了“牛气冲天”的商标使用权。
“我们老板的态度很坚决,觉得这种风气不好,就是一分钱都不会给。”6月21日,谷小酒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
经过近一年调查,2022年2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向谷小酒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处罚款超283万元。
不过,对于商标侵权的指控,谷小酒方面并不认同。
刘飞坦言,直到收到对方律师函才反应过来,原来“牛气冲天”这样的俗语也可以被注册成商标。
谷小酒方面认为,“牛气冲天”属于俗语,不具有显著性,不具有识别功能;且“谷小酒”品牌在市场已具有较高的商誉和知名度,公司无任何侵权或攀附商誉的主观意图。
另一方面,一品天下酒业“维权”动机也遭到谷小酒的质疑。谷小酒今年3月在官方微信上发文自述,“牛气冲天”商标未经一品天下酒业实际使用,且一品天下酒业注册的“牛气冲天”商标核准使用的商品并未包括“白酒”类目,与公司被控案涉商品不属于相同的商品,并不会产生混淆。
而此前一品天下酒业也多次将“牛气冲天”、“才高八斗”、“招财进宝”等俗语注册成商标,并向其他企业索要“赔偿”。
2022年3月8日,当地监管部门召开了听证会,谷小酒委托专业律师将相关事实证据提交给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请求依法撤销《行政处罚告知书》。
然而,谷小酒的申辩并未改变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3月14日,当地监管部门作出了《听证报告意见》,称对事实和裁量适用无意见,因权利人一品天下酒业注册的“牛气冲天”商标,核定使用范围不包括白酒,不应认定是同一种商品,存在适用法律错误。另外,由于案情重大,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召开了重大案情审批委员会会议,认为谷小酒违反了相关规定,最终作出了以上处罚。
“我们会坚持维权,即使最后交罚款,我宁愿钱进了国库,也绝对不接受被碰瓷!”今年4月,刘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可上述行政处罚,已经采取的措施是申请撤销对方(一品天下)的商标,并且会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来保障自身的权益。
但这笔罚款最终没有缴纳。据了解,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并考虑谷小酒的实际情况,谷小酒的这笔罚款得以缓交。直到4月22日,事情又起了变化。
为了维护权益,今年3月谷小酒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牛气冲天”商标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与无效宣告的申请。最终,今年4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裁定,宣告“牛气冲天”商标无效。
面对当地市场监管局的撤销函,刘飞激动地说,中小企业、创业者,在面对不法分子的“碰瓷式”维权时,一定不能退缩和妥协,不要怕,要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坚决捍卫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营商环境。同时,也非常感谢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民营创业企业的支持。未来,谷小酒会一如既往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坚守企业社会责任感,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同时,谷小酒也呼吁广大中小企业坚持合法经营,遇见不法分子的“碰瓷式”维权也不要退缩和妥协,合理利用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力,一起捍卫市场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的合法利益。
法律专家表示,“牛气冲天”商标纠纷案是今年来最大一起由主管部门主动撤销行政处罚的商标“碰瓷式”维权案例,这说明相关主管部门正在按照最新的司法精神,对相关案件进行指导和梳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全力“护航”中小企业、创业公司,全力打击相关不法产业链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谷小酒成立于2018年。根据公司官网,谷小酒核心团队来自小米、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成立第一年总融资额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