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我院牵头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与节能评估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SC3)组织召开的国家标准审查会。会议由能源管理与节能评估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燕担任审查组长,分委会委员和标准起草组代表共计30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
本次通过审查的标准规定了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项目边界划分和能耗统计范围、基本要求、测量和验证方法、二氧化碳减排量计算方法。新标准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交流电气拖动的通风机系统、泵类液体输送系统和一般空气压缩机系统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机床、皮带机等其他类型电机系统或新建类等其他类型项目也可参考使用。新标准还在电机系统节能量测量和验证中首次引入了“基期能耗-影响因素”模型法和直接比较法2种国际通用的方法。模型法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项目基期能耗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模型,将报告期的影响因素数值带入到上述基期的模型中,从而得出校准能耗,通过比较报告期能耗和校准能耗获得项目节能量。对于可获得完整基期数据和统计报告期数据的项目,宜采用模型法获得较为准确的节能量。标准提供了通风机系统、泵类液体输送系统、空气压缩机系统等电机系统的主要能耗影响因素,为标准使用者建立模型提供参考。对于无法获得完整基期能耗数据的项目,若节能措施可关停且对系统正常运行无影响,标准规定可以使用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也叫相似工况比较法,是在项目报告期内选取1个或多个典型工况作为测试工况,将典型工况下节能措施开关状态测得的节能量合理转化为整个报告期的节能量。新标准还增加了电机系统节能量折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方法,增加了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案例,提高了标准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会议,审查组专家一致同意通过标准的审查,认为该标准的节能量与二氧化碳减排量的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对电机系统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科学规范开展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国家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使用报告统计,电机系统(包括泵类、风机、压缩机等)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占到全球总耗电量的45%。电机也是我国用电量最大的终端用能设备,根据工信部数据,电机耗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工业用电的75%。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是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相关节能技术改造潜力大。我院牵头于2013年首次制定了《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泵类液体输送系统》(GB/T 30256-2013)和《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通风机系统》(GB/T 30257-2013)两项国家标准。根据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的指导思想,本次修订中将2项标准整合为《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电机系统》国家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将指导电机系统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科学规范开展,可为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的实施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