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国知局:锁定84家人均代理量持续超平均水平5倍代理机构,吊销和停业12家机构

2022-07-08 23:26:24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3

为持续推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编制了《全国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1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以及2021年机构审批改革、行业监管、大事记进行了分析。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推进机构审批改革,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发挥专利代理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助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能、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这些在《全国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1年)》中都得以体现。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我国专利代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规模持续壮大。2021年,全国新设专利代理机构734家。截至2021年底,专利代理机构达到3934家(不含港澳台地区),专利代理分支机构2237家,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60369人,执业专利代理师26840人,诉讼代理人3845人。2021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47511人。

行业发展平稳有序。截至2021年底,成立1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825家,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20%以上,其中有316家代理机构成立年限超过20年,近半数执业专利代理师的执业年限超过5年,其中执业年限10年以上的执业专利代理师5774人,我国专利代理事业处于平稳有序发展阶段。

行业改革不断深化。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强专利代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印发《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专利代理审批事项服务指南(2021)》,对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实行告知承诺改革,将审批流程调整为申请、告知、承诺、审批四个环节,简化了申请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行业监管持续加强。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陆续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落实2021年“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行为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重拳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共约谈代理机构2350家,责令整改2105家,作出罚款与警告220件,吊销和停业12家机构,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代理行业秩序持续好转。

一、专利代理机构情况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有3934家(不含港澳台地区)。

1. 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1展示了2012-2021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2年之后,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接近1000家。2014年,新增专利代理机构突破100家。从2016年开始,专利代理机构数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年增长率均超过20%。截至2021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3934家,与2020年相比,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增加量超过600家,年增长率为20.9%。

2. 专利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上看,各省(区、市)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专利代理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及上海五地,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区域分布情况与各省(区、市)专利申请量基本吻合。

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845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21.6%;广东位列第二位,共634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6.2%;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424家、286家、265家,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0.8%、7.3%、6.7%。山东、四川、安徽、河南专利代理机构数量超过100家,分别为174家、152家、136家、106家。

3. 专利代理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在全国3934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年限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316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量的8.1%;成立15至20年(满15年不足20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56家,占比6.5%;成立10至1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53家,占比6.4%;成立5至10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626家,占比15.9%;成立3至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659家,占比16.8%;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824家,占比46.4%。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316家专利代理机构成立时间已经超过20年,显示越来越多的专利代理机构注重品牌建设,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成立10年以上的代理机构有825家,占比超过20%,显示我国专利代理行业有坚实的基础,处于平稳有序健康发展阶段。新增代理机构增长迅速,近两年内新成立的代理机构共有1326家,约占30%,显示我国当前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4. 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分布

按照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对专利代理机构规模进行划分,在全国3934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师10人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356家,约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5.3%。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少于3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104家,3-5人的共1504家,6-10人的共748家。执业专利代理师在11-2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92家,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0.0%,数量较2020年的353家增加了39家,占比下降了0.9%;执业专利代理师21-5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43家,数量较2020年的131家增加了12家。执业专利代理师51-100人及100人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共43家,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33家)和广东(7家),上海(2家)和江苏(1家)也有少量分布。

二、专利代理师情况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专利代理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执业专利代理师已达到26840人。

1. 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

图2展示了2012-2021年执业专利代理师及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年增长率约13.5%,2013-2015年提高到23%左右。2014年首次突破两万人;2017-2020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每年新增均超过5000人。2021年,新增人数超过7000人,截至2021年底,总计60369人获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年增长率为13.7%。

2012-2021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整体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8049人,2013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增至8950人,2014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突破一万人,2015年新增超过2000人,年增长率高达20.7%。2016年新增达到2249人,年增长率17.8%。2017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增至16367人。2019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突破2万人,达20192人。2020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达到23193人,新增人数突破3000人。2021年,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新增人数3647人,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6840人,较2020年增长了15.7%。执业专利代理师队伍持续快速增长,显示我国专利代理行业呈现人员规模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

2. 专利代理师区域分布

专利代理师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地,其中北京地区执业专利代理师共9742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同样排名第一,共15303人。广东排名第二,执业专利代理师共3758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共9087人。江苏执业专利代理师的数量及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分别为2100人、6232人,位列第三。上海执业专利代理师共1749人,共有4385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浙江执业专利代理师1359人,共有2861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东部的山东、福建、天津、河北,西部的四川、重庆、陕西,中部的安徽、湖北、河南、湖南,东北地区的辽宁的执业专利代理师较多,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均超过300人。

3. 专利诉讼代理人情况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公布的2021年第三期诉讼代理人名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公布的诉讼代理人名单共推荐了3845名诉讼代理人。北京地区人数最多,达到1744人,占总人数的45.4%;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的人数均超过100人。

三、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自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3次,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不断遴选和输送优秀专业人才。2021年全国共有47511人报名考试,受疫情影响,部分考点考试取消,其余考点考试延期至2022年1月举行,2931人通过考试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

1.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图3展示了2012-2021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深入,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报名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近十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了两次高峰:第一次为2012-2014年间,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第二次为2018年,报名人数新增6000余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0.5%。2021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全国报名人数达到47511人。

2.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12-2019年期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逐年增加,考试通过率虽略有下降,但考试通过人数逐年小幅增加。2020年,考试通过人数大幅增加,有7300余人通过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通过率回升至16.3%。受疫情影响,25个考点城市完成了2021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其中,报名人数约2.34万人,考试通过人数2931人,报名通过率约为12.5%。

自2004年起,允许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参加内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2011年,向台湾地区居民开放考试。2021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首次在香港设立了考点。截至目前,共有76名香港特别行政区考生、1名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和526名台湾地区考生通过了考试。

四、2021年专利代理机构审批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要求,深化专利代理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经验,将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流程调整为申请、告知、承诺、审批四个环节,简化了申请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受到申请人一致好评。

为确保《实施方案》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专利代理审批事项服务指南(2021)》,新增以告知承诺方式办理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的相关规定,制定配套的新版告知承诺书范本,全面告知申请人专利代理相关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申请条件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申请人在充分了解行政机关告知内容的前提下,自愿做出相应承诺,并接受行政机关监督。

为规范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设立及其业务活动,保障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及其代表的合法权益,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起草《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立足我国国情,适应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实际需要,积极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对外开放,通过为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提供规范、便利、友好、透明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规范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许可的条件、程序等要求,加强常驻代表机构及其代表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五、2021年专利代理行业监管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共约谈代理机构2350家,责令整改2105家,作出罚款与警告220件,吊销和停业12家机构,办案数量比机构改革前的总量还要多,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代理行业秩序持续好转,初步形成了严厉打击代理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国知局:吊销这5家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4家停止承接业务12/6个月

转变理念,加强“主动监管”。积极推进建立主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数据、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监测分析。通过对专利审查、商标审查、社保信息等重点环节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申请、人均代理量畸高等行为线索;通过对电商平台、展会、宣传广告信息等重点领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无资质专利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行为线索;通过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机构等重点主体的监控,提升监管工作针对性和精准度。期间,通过主动监测、主动筛查累计获取案件线索3300余条,组织各地进行严厉打击,有效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主动查处力度。

强化震慑,实施“重点监管”。聚焦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申请代理行为、伪造变造公文等突出违法行为,开展“蓝天”行动大会战,依法从严打击。综合治理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对200余家代理机构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约谈、重点检查、警告罚款、停业吊销五种形式进行分类集中整治。从严处罚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罚没金额1200余万元,单笔最高罚没104万元。严厉打击抢注有关奥运热词等恶意商标申请代理行为,约谈6家机构,立案查处24起,作出处罚13件。严厉打击伪造变造公文、签章行为,对变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专利申请人相关费用的专利代理机构作出吊销资质处罚。

国知局:2021年共作出罚款与警告220件,罚没1200余万元,约谈2350家代理机构

提升效能,加强“协同监管”。加强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联动监管机制。加强与人社部社保中心、市场监管总局沟通协作,配合做好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贯通衔接工作,出台《专利、商标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协同治理办法》,充分发挥各渠道作用提升监管效率和效果。推动各部门、各地方对因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受到处罚的机构和人员,实施严格的协同限制措施。指导代理师协会、商标协会和10个省级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规范,开展执业宣誓、自律惩戒、谴责曝光和“弘正气、提质量”等活动,健全行业信用档案,不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联合惩戒,推进“信用监管”。推进将严重违法代理行为纳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市场监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情形。起草制定《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并选择在相关省份先行先试。依法将48家专利代理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断优化专利代理信息公示系统,方便公众查询和判别代理机构,完善“黑代理”“审代勾连”、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经营异常名录等风险提示功能,加大对违法代理行为的曝光力度。

创新手段,开展“智慧监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精准发现违法违规及不规范经营行为线索,通过网上取证、存证,及时固化网络电子证据,要求有关电商平台下架涉嫌无资质专利代理商户,删除相关商品链接。对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的3家代理量较大的平台型商标代理机构进行约谈,完成整改验收和行政指导,引导规范新业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专利代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规则和清单,督导各地运用智能监管手段有序开展检查。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84家人均代理量持续超过平均水平5倍的代理机构,组织18个省局实施28项经营行为的重点检查。

国知局:对84家人均代理量持续超平均水平5倍代理机构重点检查,对29家情节特别严重的机构给予行政处罚

重点检查:2021年未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量大、人均代理量过大的专利代理机构等

处罚决定书公布全国人均专利申请代理量103.8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