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前法官提醒:搞不清这一规则体系,很难办好商标案!(附案例)

2022-10-26 14:54:07  来源:知识产权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在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下,一方面,商标授权确权是商标行使和保护的基础;另一方面,商标授权确权阶段所确定的权利范围决定了专用权保护范围的大小;同时,商标授权确权的状态还决定了民事程序和行政程序的进程。

显然,对知产律师而言,无论是处理涉及“撤三”商标行政案件,还是代理相关诉争业务,理清商标授权确权规则体系都尤为重要。

司法实践中,商标授权确权普遍具有以下3大特点:

1. 程序复杂

相较于其他几种知识产权,商标权的确权程序颇为复杂,而这与商标权的取得密切相关。在商标局审查初步审定之后,还有异议程序,在商标注册之后不仅有无效,还有因商标使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撤销。

在商标授权确权程序中,还会涉及到在先权利,而在先权利又不限于商标权,还有其他的合法的在先权利。无论是流程、环节,还是规制,都各有各的讲究。

2. 不确定法律概念多

商标授权确权条款当中存在一些非常具有抽象性或者不确定性的概念:商标近似、商品类似、显著性、不正当手段、恶意、有一定影响等用语,其含义难以准确界定。

另外除了商标法本身规定了诸多不确定法律概念外,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性文件、判决创造了另外一些裁量性要件,如包容性发展、延伸性注册、象征性使用等。各种因素叠加使得整个商标授权确权每一个环节,审理人员也好、法官也好,都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对律师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很难预判案件的最终走向。

3. 适用标准一直在变化

比如“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问题,之前是指地名除了地名之外的含义,还有其他明显的,比较公认的含义,或者字典含义。但是目前的审查标准包括法院的一些司法解释,对地名具有其他含义实际上是远远超出原主管机关所理解的其他含义的范围,包括地名中加入了其他的因素,导致整体地名具有了其他含义,也包括了地名经过使用之后获得的第二含义。此外,涉及到著作权的一些具体问题、商品化权益等,也都在变化。

商标授权确权裁判规则

那么,构成商标使用的要件有哪些?每个要件如何界定?发生争议时,法官又是如何裁判的?

围绕上述难题,智拾网诚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具备12年基层法院及高级法院审判经验;曾任中层正职干部、四级高级法官的宋瑶老师,就相关话题进行讲解。

作为前法官,宋瑶老师曾审理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1500余件,承办的多个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和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秀案例,丰富的审判经验能帮助我们站在法官的角度去判断商标授权确权的规则。

直播中,宋瑶老师将结合81大典型案例,理清商标使用的时间、地域、主体、方式、对象、范围六大构成要件,同时以此为基础,教授律师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商标管理和品牌战略规划。

《北高院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指南》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审查审理指南》

一、商标使用六大要件

(一)使用时间

1.如何认定指定期间?

2.“连续三年未使用”如何通过“正当理由”予以补救?

3.典型案例:“E-SAL及图”案、“国泰”案、“新动力”案等(共计23个案例)

(二)使用地域

1. 如何界定在中国法域内使用?

2. 如何认定单纯出口?

3. 典型案例:“长侨”案、“NUMERO”案、“DCLSA”案等(共计9个案例)

(三)使用主体

1.被许可人

2.不违背商标权人意志使用商标的人

3. 典型案例:“云铜”案、“京师”案、“IT快车”案等(共计5个案例)

(四)使用方式

1.非公开使用的4种典型情形

2.如何证明真实使用?法院的审理思路?

3.非商业性使用的4种典型情形

4.是否以“合法”使用为要件?

5.典型案例:“好大夫”案;“张弼士”案;“好药师”案;“G及图”案;“康王”案;“卡斯特”案等(共计23个案例)

(五)使用对象

1.如何认定未改变显著识别部分的使用?

2.何种程度的改变可以被容忍?

3.改变商标样式的使用能否构成商标的使用?

4.“一物多标”及“一人多标”的认定

5.典型案例:“帝创者”案;“海洋世界”案;“亮蝶”案等(共计7个案例)

(六)使用范围

1.在核定使用的部分商品上使用商标

2.如何判断类似商品和服务?

3.上下位商品 & 上下游商品&商品与商品包装

4.非规范商品的处理

5.区分表变化对核定未使用商品与实际使用商品类似判断的影响

6."替他人推销"服务的界定

7.典型案例:“港中旅”案;“盘龙云海”案;“欧力”案(共计14大案例)

二、商标管理和品牌战略

商标战略管理之商标注册规划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