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内容。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贾峰介绍,《纲要》确立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全省高质量知识产权数量大幅增长,支撑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更加坚实,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5%。到2035年,知识产权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知识产权环境全面优化,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建成制度完善、创新活跃、保护严格、运用高效、服务便捷的知识产权强省。《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建设“六个体系”的重点任务。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闯介绍,2021年以来,山东法院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保护等领域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目前,山东在济南、青岛两地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以来,两法庭辖区内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520件,审结15868件,占全省案件总数的39%,对山东知识产权审判龙头带动效果明显。
今年,山东对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已上线运行,平台新设数据库检索、查询、比对等功能。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副局长王俊冰介绍说,作品在平台进行登记后可获得一个二维码,今后,权利人无需跑腿开具证明,只需要扫码即可查询该版权的关键信息,方便权利人进行版权的质押、转让,版权受到侵害时也有利于维权。
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需要财政保障支持。据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玉斌介绍,省级财政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资金统筹,从实施综合奖补、注重财金联动、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强化绩效管理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个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据悉,山东有6所高校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山东大学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等9所高校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白皓说,山东高校将积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打造知识产权高能级载体,深化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方面,山东为本土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贾峰介绍,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财政厅、中国银保监会山东监管局制定印发了《山东省企业知识产权保险扶持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破解企业海外维权成本高的难题。今年1-8月,各保险公司累计与我省350家企业签订保单839份,保费2054万元,提供保障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