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冰洗空”(冰箱、洗衣机、空调)先生,是最常用的家电,离开我,人们的生活就不方便了。电子有害垃圾变多了,全球气候变暖了,我在思考:如何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做到环境友好,为“双碳”目标作贡献呢?积极参与并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是一条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之路。随着2022年《认监委关于发布第三批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的公布,“冰洗空”在绿色产品认证目录中闪亮登场。
绿色无污染
电器电子产品因为性能和加工要求的关系,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易涉及一些有害物质,如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邻苯四项等(使用举例及危害详见附表)。
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影响巨大且长期。在使用、废弃和回收“冰洗空”过程中做到绿色无污染,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十项有害物质 |
危害 |
存在部件举例 |
Pb |
有毒重金属,会造成儿童智力低下 |
焊料、玻璃、PVC稳定剂 |
Cd |
会引起肝肾综合症而死亡,置换骨骼中的钙 |
温控器、传感器、开关和继电器、灯泡 |
Hg |
汞(Hg)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损伤脑神经 |
开关、弹簧、连接器、外壳和PCB、触头、电池 |
Cr(VI) |
致癌,过敏等 |
金属防腐蚀 涂层 |
PBB |
持久性,致畸,干扰甲状腺 |
元器件固定胶、胶粘剂 |
PBDE |
持久性,致畸,干扰甲状腺 |
PCB、连接器、塑料外壳 |
邻苯 四项 |
环境雌激素,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
增塑剂 |
节能减碳
家用电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碳排放量的30%来自家用电器。“冰洗空”对此的贡献不小,家电的主要耗能和碳排放阶段集中在使用过程,因此抓住关键“少数”,提升我的能效就可以为“双碳”目标作贡献。
如,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空调能效等级要求为1级,那么通过认证的空调产品节能减排实力究竟如何?对比平均水平,绿色空调(1级能效)的平均制冷节电率约为25.24%,平均制热节电率约为17.02%。制冷情况下(每年使用三个月,使用时间1080h),平均制冷节电量约为280.80kWh,减少碳排放量约为163.14kgCO2(电力排放因子取0.5810MWh/tCO2)。制热情况下(每年使用三个月,使用时间1080h),平均制热节电量约为345.60kWh,减少碳排放量约为200.79kgCO2(电力排放因子取0.5810MWh/tCO2),全年合计减少碳排放量约为363.93 kgCO2.
我的绿色低
以某品牌的分体式落地空调为例,该产品向认证机构提出了绿色产品认证申请,认证机构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和长期检测结果的判断认为“优化检测”暂时不适用该阶段,建议采取样品分解单元全检的方式。检测发现,该产品导风组件黑色塑料片及带油的黑色塑料部件均存在 PBDEs超标。就此立即进行整改,更换合格组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随后认证机构在监督中特别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复查,发现产品有害物质均不存在超标,就此颁发认证证书。
2019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实施安排》(以下简称《实施安排》),规定2019年11月1日后出厂、进口的列入《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达标管理目录(第一批)》的12类产品,应满足《实施安排》关于合格评定的要求。“冰洗空”第一时间进入了监管范围,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将完成“绿色体检”——国推RoHS认证。重点检查的是这几类产品身上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让产品始终保持绿色健康。
电器电子产品“绿色体检”报告
通过“绿色体检”——国推RoHS认证,将给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呢?听听“中国RoHS公众号”的报告吧:截至2022年4月,来自1218个企业的21299种(其中,采取认证模式的4988种,自我声明模式的16311种)电器电子产品顺利通过检测。“绿色体检”为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全身健康扫描,确保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得到有效管控,进而优化整个产业链条,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思考建议
建议强化电商平台对绿色产品的支撑作用。如今,电商平台在电器电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离不开电商平台的支持与配合。建议将完成国推RoHS认证(或自我声明)作为相应产品进入电商平台销售的准入条件之一,要求产品严格执行《实施安排》,提高企业对国推RoHS的重视,推动市场对国推RoHS的支持与认可。
建议通过有效渠道向消费者公示抽查结果。如考虑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专栏”,通过监管部门既有的官方权威渠道和平台等,定期向消费者公示对绿色产品的抽查结果,以此有效提升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同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建议进一步拓宽采信渠道。对于以先进性为引领的绿色产品认证门类,尤其是家电绿色产品认证,建议采用广泛采信认证检测结果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绿色产品设计,由原材料替代、先进工艺设计等环节入手,从产品的制造、生产层面更好地为绿色低碳社会服务。同时,建议制定更多有效激励政策,以此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开展绿色生产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制造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满足大众绿色消费、健康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