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专精特新企业的分量也逐渐加重,今年国家、省市都加大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天我们来分享华中、华东省市最新的专精特新奖补政策!
江苏省
《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提出,力争到2020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20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150家,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50家,培育一批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
浙江省
浙江省印发的《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0家左右,打造成为补链强链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或自建方式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总金额高于1000万元的,按核定研发投入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安徽省
《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梯队“3个倍增”,即: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0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50家。
山东省
山东省工信厅发布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提出,到2025年,入库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家以上;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累计达到10000家左右;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累计达到750家左右,确保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方案》提出了国家重点项目引领工程、育种扶苗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链协同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资本赋能工程、双循环融入工程、人才汇聚工程等8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指导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突破,争取更多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始终保持入围数量排在前列。优选不少于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重点组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接北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新三板”。
天津市
天津市财政局、市工信局修订印发《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等明确了相关规定:对认定的各梯度“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给予贴息、贴保等补贴,其中对在库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望给予累计不超过50万元的补贴,对“专精特新”种子企业有望给予累计不超过10万元的补贴等。
《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管理办法》提出,对列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名单的企业择优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
福建省
《福建省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从提高资金奖励标准、鼓励实施技术改造、开展“专精特新八闽行”活动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其中提出,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50万元奖励。
江西省
江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江西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加大财税支持、优化信贷政策、畅通融资渠道、提升创新水平、推动数字赋能、加强人才支撑、助力开拓市场、提供精准服务、形成帮扶合力等九个方面提出了25条实事任务清单。
其中包括: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及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或牵头申报的科技研发、重大成果转化等创新类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等。
湖北省
湖北省经信厅联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做好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出13条举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列为金融优先支持对象。《意见》提出,积极增加有效信贷供给,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和水平。力争“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专精特新”领域新增贷款350亿元以上。
《意见》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模型,积极开发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贷款品种。深入推进制造业金融链链长负责制,强化对重点产业链的对接服务,深化与链上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完善对接机制,加大信用信息支持力度,加大信用培植力度,切实帮助企业实现融资。
湖南省
《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重点培育3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一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上市企业,引领带动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工业“四基”创新、“新基建”等领域的优质中小企业。
河南省
河南银保监局联合河南省科技厅、工信厅、财政厅、金融局、人行郑州中支等单位印发了《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从明确服务重点、健全体系机制、创新特色产品、强化联动合作等6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对全省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对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合作与保险保障100%覆盖。
河南省工信厅、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推出了“专精特新贷”业务,并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经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均属于“专精特新贷”支持对象,单一企业在所有合作银行中“专精特新贷”业务累计授信额度上限分别为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