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政策的意义)

2023-01-04 11:27:38  来源:项目申报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23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政策的意义)

“专精特新”政策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三大变革和制造强国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将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的根本在于产业质量、效率和动力的提升和切换,引导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在资源约束下的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旧引擎的更替,正是实现三大变革的关键所在。

另外,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八章“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也提到,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可见。阶梯式地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有利于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将“中国制造”逐步转变为“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

2、引导和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56789”的特征——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目前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 1.45 亿户,其中中小企业大概有 4000 万户左右。尽管中小企业作用凸显、数量庞大,但普遍存在生存周期短、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技术、财务管理混乱、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诸多问题。

政府在政策导向、财政补贴、银行信贷、上市扶持、服务支持、技术支持、环境活企、形象 提升、市场机会等诸多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和转型升级,树立标杆示 范企业,有利于广大中小企业努力向“专精特新”看齐,提升竞争优势,逐步化解这些难题,培育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整体质的提升。 为激发科技创新热情、营造良好市场生态,也是北交所肩负的重任。设立北交所,不仅是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次创新之举,将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也将 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助力,将有效地畅通科技、资 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北交所设立后,拟挂牌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上市项目众多,此前深耕新三板市场的中介机构将迎来新的“风口”,也给券商投行等业务竞争格局带来了新的发力点。正如证监会针对北交所设立目标的阐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目前专精特新面临着风口机遇,下面许多企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一方面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问题,许多企业与国外企业同台 PK,竞争格局激烈,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二是人才的问题,核心骨干容易流失。三是资本市场认可的问题,融资难问题也需要解决。

然而,北交所建立有望解决以上问题,公司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技术研发,同时通过股权激励留住人才,相信北交所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后,专精特新将迎来加速期。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

一、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

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

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

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000万元以上。

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6000万元以上。

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

专精特新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规划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关键在于破除制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的固有体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形成有助于增强创新活力的竞争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双轮驱动”作用,形成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带动制度创新的互动局面。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和治理方式。一要确立创新生态观,转变创新要素竞争思路,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创新生态中的关键主体;二要转变管制型治理方式,对于部分垄断性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应逐步降低准入门槛,以强化监管的方式替代过去的管制型方式。

第二,抓好人力资源这条主线。科技创新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制度创新的关键也在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既要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和优化梯队结构,又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实现科技人才“有能力”且“有动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创新动力。一要发挥好人才评价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加快推进科研机构创新体制改革,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提高科技产出质量和效率;二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动力。

第三,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推进专项服务,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典型模式。地方政府应转变工作方式,从“企业找政府”转向“政府找企业”。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施策,对辖区重点企业可采用“一企一策”为其成长配套税收、人才、金融、科技等服务,提高政策精准度,如优先安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等上市融资。上级部门也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地方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在政策体系上,构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保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支持体系,将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激发地方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传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

专为企业提供专精特新申报服务

专精特新申报代办服务内容

(1)为企业做好申报工作。开展好专精特新申报工作,请公司各部门做好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宣传,发动团队的成员积极开展新的业务。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辅导工作,请结合企业报告需求,制定企业年度培训计划提交给项目部.项目部协助业务部做好的培训指导。

(2)帮助参加遴选的老客户的企业申报辅导的服务工作。掌握企业筹备高水平重新确认的工作情况,整理并申报企业账户表。

(3)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及时进行沟通。

(4)提前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辅导工作。充分了解申报企业给予的资料的真实性。各部门做好本部门内部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辅导工作,客观记录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并交予客户指导改正。企业的核查工作主要是检验企业是否具备研发活动.知识产权.科技人员.研发场所.企业主营业务知识等基本条件。特别是软件版权的真实性,它能否真正运行,从宏观上判断它是否属于专精特新类企业。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