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流程材料有哪些(深圳专精特新补贴)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流程
(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和复核采取线上填报与线下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与线下数据应保持一致。
(二)企业通过线上系统报送。按照本通知列明的申报材料,自2022年6月21日至6月28日期间上传。
(三)申报企业将佐证材料按照上述顺序装订成册(胶装,加封面,A4纸双面打印,加盖公章及骑缝章,一式两份),连同企业申请书(单独装订,加盖公章,一式四份)及电子版光盘.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材料
(一)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申请书(网上填报);
(二)企业营业执照(支持容缺处理);
(三)中小企业声明函;
(四)企业符合“专精特新”条件的证明材料(行业综合排名、专利、商标、质量体系、标准等认证证书等证明材料)。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补贴政策
1.深圳市政策内容
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2.龙华区政策内容
对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按市级奖励金额给予1:1配套奖励,最高50万元;对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的,按市级奖励金额给予1:1配套奖励,最高20万元。
3.光明区政策内容
对新迁入的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200万元奖励。
辖区社会主体所属产业园区、楼宇,每自主引进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产业园区(楼宇)运营单位50万元的奖励。
对经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备案的专业机构、行业组织或个人,每成功引荐一家“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光明区,给予引荐单位20万元的奖励。
4.宝安区政策内容
对首次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600万元研发投入补贴;对其他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研发投入补贴;对专精特新企业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平台后,给予市资助额50%、最高5000万元的配套奖励。
5.南山区政策内容
成功入选省、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享受深圳市20万元、50万元资金补助,并享受人才培育、上市、融资、政策扶持等全方位配套支持。
属于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获得国家、省、市工信部门“专精特新”认定且为南山区“四上”在库的,产值或营收5亿元(含)以上的给予30万元资助,产值或营收5亿元以下的给予20万元资助。
6.罗湖区政策内容
对新引进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辖区内企业首次被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5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7.龙岗区政策内容
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如已获得省专精特新企业奖励后再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按50万元补齐差额;
获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的,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如已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奖励后再获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的,按200万元补齐差额。
8.坪山区政策内容
对首次入选的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奖励。同一企业同一年度获不同级别的,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对获得奖励后获评更高级别的,按相应标准追加差额奖励。
9.盐田区政策内容
对2021年起获得深圳市专精特新项目,按所获深圳市级资助的50%给予资助,对同一企业或单位每年资助不超过500万元。
10.大鹏新区政策内容
对新引进的其他纳入区统计核算年度工业产值或服务业营业收入1 亿元(含)至5 亿元或形成年度地方财力300 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最高给予150 万元的落户奖励,对同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有效期内的企业,再追加20 万元奖励;或同时属于省专精特新的企业,再追加10 万元奖励。
专为企业提供专精特新申报服务
专精特新申报代办服务内容
(1)为企业做好申报工作。开展好专精特新申报工作,请公司各部门做好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宣传,发动团队的成员积极开展新的业务。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辅导工作,请结合企业报告需求,制定企业年度培训计划提交给项目部.项目部协助业务部做好的培训指导。
(2)帮助参加遴选的老客户的企业申报辅导的服务工作。掌握企业筹备高水平重新确认的工作情况,整理并申报企业账户表。
(3)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及时进行沟通。
(4)提前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辅导工作。充分了解申报企业给予的资料的真实性。各部门做好本部门内部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辅导工作,客观记录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并交予客户指导改正。企业的核查工作主要是检验企业是否具备研发活动.知识产权.科技人员.研发场所.企业主营业务知识等基本条件。特别是软件版权的真实性,它能否真正运行,从宏观上判断它是否属于专精特新类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