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代表们提了这些建议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龚正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水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企业保持创新活力、持续开拓市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相关议题,人大代表们在会议期间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技术领域,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建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维权预警机制,进一步维护核心产业利益。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上海三大先导产为例,目前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重依赖进口,难以建设完整的国内产业链。与此同时,由于核心知识产权限制带来的数据安全和合规风险等问题,企业未来发展面临潜在风险,影响其创新前景和步伐。
为此,他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三大先导产业的国际知识产权布局,从知识产权的源头建立“护城河”。一是加大对三大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考虑高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困难的现状,放宽立案标准,让企业维权有法可依;二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高点上,进行更多的专利布局,特别是在海外的专利布局;三是为生物医药产业、3D产业、芯片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创新发展预留空间,提前做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方案。在专利、商标的申请、授权上,减少程序、缩短时间、简化表格,增加申请人的便利性。
消费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亦至关重要。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伽蓝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涓玲对第一财经表示,2022年1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走访调研伽蓝集团生产基地时指出:“企业打造消费品品牌非常不容易,需要很多年的持续努力,而制假贩假对品牌健康发展影响很大,要加大打击假货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陈涓玲提出关于加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推进美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陈涓玲表示,我国化妆品企业规模和新增数量逐年增加,产业集群聚集效应明显。同时,因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化妆品产业中存在不法分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等乱象,目前化妆品的制假源头仍集中在广东汕头一带,线下假货的仓储和中转窝点也以郑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地的批发市场为主;线上假货则主要通过某些电商平台和网红带货售卖。不少伪劣和“山寨”化妆品频频侵权,背后更是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严重影响坚持原创、致力研发的行业风气,危害并制约了化妆品产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她建议完善跨区域执法保护协作机制。例如,强化与假货制造严重地区警方的联合执法行动。尤其是与珠三角警方的合作,切断假货源头,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前期调查取证和案件分析,帮助企业联系当地执法力量,促成案件顺利侦办;加强开展对企业的以案释法,使企业及时掌握打假维权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精神和执法尺度;如条件允许,针对化妆品组织全市范围的专项打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