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拉开帷幕。大会中,“知识产权院长论坛——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分论坛同步举办,来自各高校知识产权学院的院长教授进行深层次的研讨交流,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施谋用智,群策群力。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岩担任主持人。
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一线主阵地,更应主动扛起使命,谱写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篇章,培养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国际化全方位人才。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区域内知识产权要素资源云集,在招商引资、人才建设、平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斐然。论坛的开始,由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介绍了广州开发区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情况及人才政策,中新广州知识城身处创新聚集地,产业基础雄厚,会有极大的空间让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进行实战培训,未来也会持续促进产教融合,为知识产权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谈到,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及科技发展时代下,国家和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回应这个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面向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引用孙子兵法的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主战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之路需要高校共同努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詹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詹映分享在教育第一线感受到的人才培养三大挑战,分别是一级学科建设任重道远,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合,专业人才就业存在错配状况。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更有吸引力的知识产权就业环境。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贾丽萍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贾丽萍以福州大学学科建设经验为主要内容,发表“资源整合 学科交叉,‘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主题演讲。她介绍,福州大学融合理念修订学生培养方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线上线下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力图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大湾区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易在成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培育,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易在成提出他的见解。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的特点就是具有国际视野,并分析了近年来粤港澳政策的变化,指出政策正在细化利于人才流动的各项条例,并对未来大湾区的人才流动表示憧憬。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建翠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建翠以“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汇聚政校企协同育人合力”为主题进行分享。作为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刘建翠认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高度契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脚步,“基地建设”“全方位”“复合型”“国际化”是有效增加知识产权人才供给的关键词,要科学定位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庄喆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庄喆,作为新生代老师,拥有十分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她从需求方的角度分享企业希望知识产权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即扎实的法学功底、广泛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解决不断变化问题的能力。
活动最后,嘉宾们在圆桌论坛直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此次圆桌聚焦知识产权人才实务能力的培养,各位嘉宾各抒己见,并传达出系统的法学知识是综合性人才的根基、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的功底、驾驭智能科技是高层次人才的必备能力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