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局地协同视域下专利审查问题分析

2023-06-02 19:56:56  来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5

我国专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存在创新主体多元化需求不能同时满足、多方互补不够、地方专利审查机构效能尚未完全释放等问题。地方专利审查机构能与当地创新主体实现零距离接触,能够促进核心技术专利化和核心专利市场化。因此充分释放地方专利审查机构效能,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地方强有力的专业机构支撑。

01、局地专利审查机构协同不紧密

国家知识产权局所属审查机构与地方新建审查机构在运行上虽然存在业务衔接,但分别独立体系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所属审查机构负责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实质审查等工作,具有相关审查员专业性强、审查标准相对明确、人才培训发展体系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局直接管理等特点;而地方新建审查机构负责专利申请的预审等工作,具有审查领域宽泛、与相关创新主体联系紧密、一般由地方知识产权局直接管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业务进行考核等特点。目前的审查体系并未紧密协同局地专利审查机构,应充分利用发挥好局地审查机构各自优点,对审查行为的系统性区划、体系化建设和规范化供给进行深入探索和机制创新。

02、审查模式与创新保护需求不匹配

为鼓励发明创造,更好地服务创新主体,我国引入了多种审查模式,以满足创新主体的不同需求。但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想完成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必须解决现有的审查模式与创新保护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局地审查机构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审查周期缺乏灵活性、现有的特殊审查模式应用不足、与创新主体联系不紧密、审查过程信息挖掘不充分等。因此对既有专利审查模式的适配迭代速度提出更高的新要求,亟待创新驱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套体现重点创新主体需求特点、满足国际形势、符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并且切实可行的专利审查模式。

03、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治理不高效

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行为初衷必须坚守,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专利制度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拖累专利审查效率、拉低我国专利转化率、恶化市场竞争环境等。近年来各地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的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治理过程中一些问题凸显,例如:耗费巨大资源,申请主体申诉困难,社会质疑较多等,该类问题的有效解决本质上需要探索出更加高效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治理手段。但其根源复杂性决定了难以短期根除,需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机构、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多方共治、分工协同的效能有待发挥。

综上所述,当前专利审查还存在局地协同不紧密、审查模式与创新保护需求不匹配、非正常申请治理不高效、地方审查效能释放不充分等问题,有必要探索建立局地协同的专利审查机制。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发明与专利》2022年第7期 第44-49页:《局地协同视域下专利审查现状、问题分析及其重构对策研究》,单位: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者:程秀才 夏 丽 曹 坤 韩 月 陶永生 韩潇宁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