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91万高考考生迈入考场,奔赴自己的星辰大海的征程,这是新冠后的首次高考,也是报名人数刷新历史记录的高考,今天作文题目也出炉了,竟然发现,今年所有试卷类型中的作文题目,都可以用《创新魔方》一书中的内容来作答!
一、北京卷——续航
“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创新魔方》摘抄P319-P321页
德鲁克说:“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创新,源于技术,成于市场,长于资本。
股权投资就是这么一种创新行为和活动,它通过赋予创新者资金、商业和管理等多种资源,在实现创新的同时还能创造财富,让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
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初衷,也是通过为创新者提供未来获利的可能性和“期权”,来形成追求创新与知识共享的社会激励机制。
我们从历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不难发现,各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大量的成果转化和对专利的重视、社会资本的介入。
第一次工业革命(1770-1840):专利的诞生,博尔顿投资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发明家的动力来自商业回报。专利制度的应用,以及通过出售和授权,使发明家进入到更多的行业领域。几乎所有18世纪后期的伟大发明都被授予了专利,而大部分获得批准的专利的发明人都受到了奖励。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1900) :专利的兴起,美国财阀投资硬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专利制度加速了美国社会的变革,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助推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第三次科技革命(1940-1970):专利的爆发,现代风险投资产生。20世纪的四大发明——激光、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全部诞生在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下半期至今的工业3.0阶段,美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科技、教育和金融创新引领全球,通过在政治和国际经贸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将严格的专利保护作为准入条件,扩大美国专利技术在全球的变现。专利制度,不仅保护和加速了美国本土的创新,同时,也为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创造了高额垄断利润,为持续支配国际市场高举起长臂管辖的法律大旗,为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第四次科技革命(2013-2021):专利的重视,工业4.0时代,中国的崛起。全球每100年会有一个大国崛起,而且会有一个科学中心的转移。从当年的英国转到德国,从德国又转到美国,现在美国又在往中国在转,这是一个新的机遇。
正如改变欧洲近代进程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样,一个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发展,一个是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从经济角度和投资角度全面影响了西方的发展进程。未来的创新,也必将是将高科技、硬科技和产业有机融合之后的协同创新,而不再是单纯的组合式、连接式或替换式的创新。
很多行业,由于没有硬核科技的技术门槛和壁垒,真正构成门槛的就是牌照和独占经营等,冲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最终一定是血拼价格,所有人都赚不到什么钱,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国当下已经基本没有市场空白,低垂果实也基本都被摘完,打破这种现状的唯一办法,就是改横向扩张为纵向扩张,因为到了不得不研发梯子去摘高处果实的时候了。
所以从产业投资的来讲,如果跳出来看,其实这是一个更迭机会!主流投资还是要回归到科技创新上,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主的创新上。正如经济学家吴军在《全球科技通史》一书中所说:“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生存的最大杠杆。”
另外,这也是一个恰逢其时、恰当其时的机会。
二、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创新魔方》摘抄P321页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说,从社会财富的角度上看,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值等于劳动力数量与生效效率之间的乘积。在当今面临劳动力下降的形势下,还能如何保持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那答案只能是:提高生产效率,将经济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注意:是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协同效率。
怎么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精细化分工之外,还需要瞄准硬科技产业、专精特新产业,让科技来带动生产效率提高,甚至带来科技革命!
如何去精准执行?
拿到最先进的专利技术(壁垒),找到最好的企业家(洞察力、执行力),找到最好的协同合作产业链去落地执行,通过价值投资去共同成就最优秀的企业。
正如改变欧洲近代进程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样,一个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发展,一个是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从经济角度和投资角度全面影响了西方的发展进程。未来的创新,也必将是将高科技、硬科技和产业有机融合之后的协同创新,而不再是单纯的组合式、连接式或替换式的创新。
《第二曲线》作者查尔斯·汉迪认为,任何企业都将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S曲线,无一例外。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企业必须启动第二曲线,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承受在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下降。
我在实践中还结合“第二曲线”理论发现,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闭环,必须要技术和市场互为第二曲线的促进,技术发展到顶端后利用市场需求驱动,市场到顶端后再用新技术驱动。
三、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创新魔方》摘抄P244-247页
股权投资市场永远没有成功的独行侠!创新也是,需要分布式创新法!
在创新领域,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而已。”
1
分布式创新法,是指创新所需要的技术等相关元素在多个公司或科研院所等其它知识生产机构之间分布时,由一家主导公司发起,选定创新任务后,在研发合作伙伴或者内部分支研发机构之间分配创新任务,最后对创新成果进行集成的研发模式,因此也叫作集成式创新法、协作式创新法、总-分-总创新法。
分布式创新法就像动车组一样,将火车分解为一节节车厢,每一节车厢都可以独立地提供动力,串联起来为列车的前进提供总动力。
分布式创新法,也可不需要一个公司主导,而是通过相关的机制安排,所有公司参与并以不同的方式分享创新成果,然后根据每个公司的需求自己整合创新成果。这种分布协作式创新法,就是当完全不相干的技术融入一种产品、服务中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掌握全部核心技术,更多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另外,由于创新包含研发、试生产、商业化、营销等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的创新都可以采用分布式创新法的结构安排。
在创新竞争中,分布式创新法要求企业走出独立的、自足式的知识中心,向更开放、更加合作的知识生产与利用模式迈进。与传统的以企业内部管理为主的创新模式不同,分布式创新管理要求企业精于网络管理,协调跨文化、跨组织的知识流动与交换。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处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由此造成的价值链的细化和大规模的外包,意味着公司不得不同时关注两个维度的发展:全球化和所在领域的“小圈子”。
外包和企业间的协作将价值链分割得更细,在每个价值点上都有参与者。因为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公司一定会找到符合终端产品性能、质量、业绩和价格标准的合作伙伴,公司的决策和商业运行自然也会更加依靠价值链上的多方合作者。
分布式创新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波音公司的创新模式。波音787型飞机从发明、定型、转化、融资几乎都是通过其全球分布式创新网络来实现的。
四、上海卷——探索世界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 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创新魔方》摘抄P146-148页
超前创新法,异想天开才能茅塞顿开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说过:“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句话还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某个事件在未来一定会发生,那就利用超前创新法就先行进入那个未来,去等其他人。
1
超前创新法,也叫做“异想天开”创新法,因为很多的发明构想,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制造这种东西的程度时被视为异想天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构想。
如今,超前创新法被人们过多地充斥了狂傲的味道,但是面对着现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难道我们只能墨守成规,只能怨天尤人,只能对那些固有的说法一味盲从?不!我们不需要一群只会点头称是的书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创新需要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
由于现代科技和经济等的快速发展,人们思考问题和办事情不能鼠目寸光,而必须放眼未来,包括反映出未来的科技含量、应有的气魄和速度等,以适应下一阶段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前瞻性。
谁说异想天开注定只会是异想天开?不!看看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吧!
在建国初,中国的“贫油论”让中国默默忍受了进口洋油的不公正待遇,是李四光等科学家“异想天开”地进行地质研究,发现了我国丰富的石油宝宝藏。
一个世纪前,“嫦娥奔月”只被当作一个“异想天开”的美丽神话,而现在,人类已能站在月球向着地球微笑,中国的航天员已经乘坐“天和”入九天;乘坐“天舟”完成“妥投”;我们的“祝融号”已经能够巡游火星;3名航天员“入驻”太空时刻看着地球的花开花落。
看着今日愈发繁荣的香港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又有谁还会去质疑小平同志“异想天开”而得出的“一国两制”呢?
2
超前创新法在实践中,其操作要领是:
第一,要大胆想象,勇于想象是此创新法的关键。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被封建教会奉为不可撼动的真理,是哥白尼“异想天开”地提出“日心说”,开创了一片天文科学的新世界。
第二,一点灵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想天开,而只是一个开端,重要的是要把开始的一点想法不断去完善,使它在你的思想中逐渐形成具体的方案。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从墙上悬挂的一张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异想天开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后期经过了非常艰辛的科考证明,甚至付出了葬身荒野的代价,在后期科学家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才逐渐有了完善了“大陆板块构造学说”。
第三,超前创新需要具有从未来走向当前的逆时性特点———即以未来为起点,倒过来引导当前思想和行为的发展。促使人们把当前的思想、行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实现创新的目的。
五、天津卷——使命与担当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创新魔方》摘抄P235-238页、P322页
1
马斯洛创新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制定的创新法,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马斯洛看来,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作是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的需求,或者是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的需求。马斯洛创新法,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层级的需求,甚至满足创新者本身需求而出发的一种创新法。
也就是说,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被满足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社交需求,社交需求被满足之后,取而代之的被尊重的需求,被尊重需求的满足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成就自我的需求。
找到了这些需求,就找到了满足这些需求的创新钥匙。
(4)基于尊重需求层面——高逼格
基于尊重需求层面的创新,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甚至希望别人按照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来看待自己,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
随着80后、90后甚至2000后们步入职场和家庭生活,这一代年轻人开始成为家电消费的主力人群。80后、90后这一群体与其父母辈在消费行为上有着很大差异,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更加注重产品的智能、时尚、品质和个性化元素。为此,许多家电品牌因此积极为品牌和产品注入年轻元素,尊重这些年轻消费者需求,推出了“新家电消费”的概念。比如针对“懒人”们推出的智慧家居、洗碗机、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
当然,这些基于尊重消费者需求创新并不是一项单独的能力,而是包括创新思维、专业经验、技术积累、研发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5)基于自我实现需求层面——使命与担当
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自我实现、发挥潜能,或实现人生理想、目标和抱负,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这个需求市场有多大呢?据统计,就算是在比较推崇创新的美国也只有85%的人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仅有70%的人的安全需求被满足,仅有50%的人的社交需求被满足,仅有40%的人的尊重需求被满足、仅有10%的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得到了满足。
硬科技的首要任务,解决卡脖子技术
所谓硬科技,就是让我国腰杆子硬起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底层技术和基础技术,是指那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
中科创星的米磊博士将硬科技定义为:“真正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改变世界进程、引领人类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变革的科技,都是那些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
硬科技创新是对未来商业格局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创新方向,通过在技术层面的进步,与竞争者拉开技术代差,从而突破当前的市场格局,类似于克里斯坦森在其《创新者的窘境》中主要描述的颠覆式创新模式,但是又更偏向于技术上的颠覆。
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扭转了当前的市场格局,还会将整个市场推向一个更高的技术等级。这种创新的主要特点是:在发明之初,由于技术不成熟,在整体功效上难以与当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相匹敌,但是它解决了某一个非常核心的技术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日趋成熟完善,便可蚕食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
无人机航拍诞生之初,由于其操控性差、负载低、滞空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与载人直升机航拍相比差距很大,但使用场景灵活、价格低廉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得以飞速发展。
目前以大疆为代表的一系列航拍无人机不仅解决了操控性差、负载低、滞空时间短等问题,其技术含量极高的拍摄防抖、人物跟拍、自动返航、地形跟随、路线规划、精准悬停、规避障碍物、手势指示拍照等新技术,加上超级低廉的使用成本,已经是载人直升机航拍所望尘莫及的了。
我理解的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技术。
六、新课标1卷——故事的力量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创新魔方》摘抄P211-213页
回忆是思念的愁,故事里的故事
情怀创新法,就是利用文化或一批特定人群心中的情结,如同学、同乡、战友、同事、同辈、同胞、同宗、同族、同庚、同姓等情怀,来寻找“共情点”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创新机会奖励的,不只是那些捷足先登、高瞻远瞩的人,也不会忘记那些心细如发、善解人意、有情怀的人。
具体操作中,情怀创新法相当于从特定产品、特定场景、特定人群出发和定位,而进行的定制化创新。
饥渴营销,是情怀创新法的一个变种,是利用消费者心中“物以稀为贵”的情怀,制造“来之不易”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各种限量策略或限时策略,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充分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产品由厂商到消费者的快速转移。众多奢侈品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及特殊目标受众的产品,都擅长使用饥渴营销,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有句老话说:“物以稀为贵。”老百姓认为,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好的,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让我们刻骨铭心,越是容易够得着的东西越觉得无所谓去珍惜。这样的逆反心理,让我们去不断地去追求新奇、刺激,它运用到营销之中,不仅满足了逆反、好奇之心,还使用户获得了一种通常难以得到的情感体验。众多奢侈品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及特殊目标受众的产品,都擅长使用饥渴营销,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苹果公司的产品在推出市场之前,众多“果粉”大规模彻夜排队;小米手机新品上市前,众多“米粉”提前进行网络预订,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公司在产品推出市场初期频频出现卖断货现象,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购买的冲动,这正是企业通过实施“欲擒故纵”的品牌饥渴营销策略,通过调控产品的供求,引发供不应求的假象,引发消费的好奇和逆反心理,最后是疯狂追逐。
七、新课标2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创新魔方》摘抄P8-10页
1
在创新过程中,需要给创新一点时间和空间。换个角度说就是,宽阔的水面好养鱼,充足的时间好梦想,纵深的空间好创新。
(1)为创新留出宽松的空间。如果一个企业还在讨论创新岗位如何与绩效接轨,还很在意企业管理层的对创新人员的意见和评价,甚至刻意去讨好管理层的喜好,那难以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也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较好的创新成果。一个公司或组织的创新团队,应是面向全体人员开放的,不唯职务论、不唯指标论、不唯绩效考核论,有的则是合理的容错机制和较为宽松的空间,让创新者感受到创新是自由、安全、受鼓励的。
比如,在谷歌公司的大楼内处处都有健身房、游泳池、台球室,甚至还配备有专门的按摩师,就像是一个游乐园,帮助员工迅速消除疲劳,回归工作状态。办公大楼随处可见咖啡厅和白色书写板,目的是方便员工在喝咖啡时随时记下各种新创意。一位Google产品经理对此表示:“你坐在办公室时,灵感并不一定会来;或许就在你在宽松的办公空间内走动时,灵感就会如期而至。”
(2)为创新留出充足的时间。创新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试错中逐渐产生,因此,从创意到创新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对参与创新的员工留出一定的容错、缓冲时间。
比如,在谷歌公司有一个“70/20/10”原则,即公司70%的资源配置给搜索引擎等核心业务,20%分配给新型产品,10%分配给全新的产品上。通过这样的资源配比,既能够保证核心业务的发展,也能够给予新型业务支持,鼓励产品创新。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资源配比,谷歌鼓励员工拿出20%的时间来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以此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就是著名的谷歌“20%时间”工作方式。谷歌的很多服务如谷歌语音、谷歌新闻、谷歌地图、谷歌翻译、谷歌邮箱等都是员工“20%时间”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