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律师如何开展法律实践、应对法律风险?

2023-11-30 18:03:35  来源:IPRlearn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进入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可以说彻底掀起了内容生产领域的革命。

作为人工智能1.0时代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实现复杂的语言交互、代码生成、视频生成、图像生成等内容,推动着人工智能迎来智能创作和知识服务时代。

在腾讯2023年股东大会上,马化腾回应AI相关提问时也表示:“我们最开始以为(人工智能)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的确,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炼信息,还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数字内容检查训练实例创建人工遗迹并学习其模式和分布。

但正是由于它的种种惊艳表现都来自于海量的数据投喂训练以及内部的算法操作,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新的法律风险,包括伦理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商业秘密泄露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算法风险等等。

例如,就有用户投诉称自己在使用时输入的隐私信息未经许可就被擅自传播给其他用户;再比如,无论是训练端还是基于用户的使用端,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知识产权风险……

正因于此,社会广泛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年7月13日公开发布,并已于8月15日起正式施行。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的预测,到2028年,中国AIGC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202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1441亿元

而开启这一“蓝海”的金钥匙,其中一把就掌握在广大律师手中——即在“安全”和“发展”两种价值之间寻找平衡点。

律师如何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实践?如何开展AIGC合规业务?面对伴随蓬勃发展的生成式AI而来的法律风险,又该如何应对?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