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链更加合理布局
江苏省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但是产业链发展并不均衡,且缺少世界一流头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进口依赖性强,随时存在断链风险,严重制约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链更加合理布局。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创新要求较高的设计、制造业,鼓励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步伐,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活力。其次,加快培育链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推动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企业筛选和培育规则,筛选具有创新潜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加速培育链主龙头企业。最后,加强产业链分析监测,提升风险预警能力。通过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分析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状况,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减少对特定国家的进口依赖,推动产业链强健稳定运行。
02、加强政策引导,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集成电路优势产业链。可从如下三方面增强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
第一,积极支持创建集成电路制造业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充分发挥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无锡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等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省级特色集成电路产业示范园区,出台专门扶持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等环节协同发展的政策,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地标。
第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抢抓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转移的机遇,支持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标杆,从规划布局、招商引资、人才引进、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强化政策保障,促进涵盖材料、专用设备、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大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第三,加大对集成电路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集成电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省税务部门可根据集成电路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产值等业绩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省科技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可根据企业获得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获得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资金奖励,激励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03、集聚科研机构,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集成电路产业是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其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作用,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第一,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集成电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开展深入合作。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第二,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集成电路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既要加快建设和发展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学院或微电子学院,又要支持高等院校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逐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尤其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成为中国新兴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江苏省相关高校要加强兼具原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集成电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打造集成电路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
0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优产业发展环境
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营造更加优良的产业创新发展环境,从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以更高质量发展。落实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结合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构建立体的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保护。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是集成电路产业特有的知识产权类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对其定义、登记及保护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只有综合运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权和商标权等多种手段强化保护,才能有效提升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整个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
以上内容选自《科技和产业》2023年第1期 第52-57页:《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