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
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1月29日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发布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建立统筹协调的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建设地理标志重点保护资源名录、强化地理标志特色质量保证控制、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监管力度、加快促进地理标志全面发展、夯实地理标志基础保障等七项重点任务。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方面,推动制定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地方性专门法规,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标准体系,健全规范保护管理政策体系。推进运用地理标志保护手段,加强道地中药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
——地理标志保护机制方面,加强地理标志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动植物品种登记、企业名称登记等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地理标志产区等级划分和产品质量特色品级划分机制。
——地理标志重点保护资源名录方面,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采集基础信息数据及代表性实物资料。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档案,汇集联通不同类型及不同部门的资源数据。
——地理标志特色质量保证控制方面,鼓励建立地理标志来源追溯机制。构建地理标志质量保证体系。遴选发布特色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名录。
——地理标志保护监管方面,开展电商领域地理标志侵权线索网络监测,建立完善侵权投诉举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保护专项行动,公开发布典型案例。
——地理标志全面发展方面,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与运用促进工程的衔接,促进地理标志与“老字号”“非遗”等融合发展,推动打造地理标志文旅项目和旅游线路,开发工业旅游,探索建设地理标志旅游基地。
——地理标志基础保障方面,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专家团队。大力开展品牌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地理标志,加强地理标志信息传播利用。
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含涉知识产权条款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其中,在(六)优化产业支撑体系中,要“加强标准引领与专利护航。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完善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及储备机制,深化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组织协作,构建未来产业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
贵州成西南地区首个开展
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份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贵州省从即日起开展为期1年的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贵州省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开展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份。
试点期间,贵州省将依托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基础,瞄准“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按照“1135”工作思路,在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构建、登记实践、权益保护、交易使用等方面创新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力争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达到150件以上,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或交易金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