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研发过程中,存在大量专利,但因为一些操作方式不当,容易造成专利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多方面的。比如会影响到公司知识产权申请进度以及政府补贴项目的受理评分,严重的还会纳入征信,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在2024年,企业应该如何申请专利,才能避免非正常专利,提高专利授权率呢?本篇将为大家具体讲解。
企业申请专利的具体策略
一、了解专利,知己知彼
01
企业经常有一些研发,这些研发背后,可能存在专利是否能申请,或者申请什么样的专利,就必须去了解专利,需要收集到相关的专利信息。有资料表明,90%的科技创新,藏在各种专利文献当中,利用专利数据库,意义重大。
02
在收集到相关专利文献后,需要进行深入的检索和分析,关注专利的技术领域、创新点、保护范围、权利状态等方面,能够全方位了解专利,离不开检索和分析,这是两个事情。
03
不仅需要检索,还需要分析相关资料,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研发历史文献进行比对,构建研发的创新点和改进空间,分析研发的技术特点与现有专利技术的差异,以便确定申请专利的潜在可能性。
04
此外,还需要关注行业动态:跟踪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比如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了解同行的研发动态和专利策略。
05
另外,与研发团队成员、技术专家、顾问等交流,探讨研发的技术特点和创新方向,寻求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具有专利价值的技术方案。
06
然后就好根据研发特点和专利现状,制定合适的专利策略,包括优先申请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外围专利、构建专利池、寻求专利授权等。
二、对比分析,寻找创新点
这种对比分析是广义的,不仅仅是通过专利文献来对比,还需要将他人的专利、论文、公开的现有技术与自己的研发研发进行对比,分析彼此的异同。重点关注研发的核心技术、结构、功能等方面,以确保自己的研发成果具有创新性。
研发成果具有创新性,意味着在技术、产品或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具有一定的技术突破:在研发过程中,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出具有独特性能和优势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具有可持续性改善性:创新成果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有助于企业、行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不仅如此,创新成果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改善民生、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区分技术要点,择机申请
在确保创新性的基础上,对研发中的技术点进行详细区分,这些区分包括技术方法、实用性、外观设计、程序控制等方面,在区分技术要点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特性:
比如说,产品的技术特性:根据技术所具备的独特性质和特点进行区分,比如说,产品的性能、功能,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等。
产品实现的技术原理:分析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基本构思,如机械原理、电子原理、软件算法等等,确定采用的是独特的技术原理,申请发明成功率很高。
技术应用:探讨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作用和价值,比如说,独特的生产制造过程、通信传输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
技术创新程度:衡量技术在研发过程中的创新程度,比如说,是否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或者方法,或者新材料等。
四、创新并申请保护,获得申请先机:
在区分技术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并优化研发研发。对于创新后的成果,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此,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
平衡市场与技术:在研发立项时,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态势和客户需求,确保研发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
制定合理研发计划:在研发启动阶段,详细规划研发进度、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确保研发可按时交付可交付成果。
预算管理:合理安排研发预算,确保研发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超支现象。
跨部门协同:强化研发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如市场、财务、生产、采购等)的协同工作,提高研发执行效率。
借助外部资源:与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研发资源,提高研发效率。
五、专利研发,避免侵权
在研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他人专利技术。如果确实需要借鉴,可以采取技术合作、专利授权等方式,确保不侵犯他人专利权。
为了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企业和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专利检索:在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时,先进行专利检索,了解相关领域的专利布局,避免重复研发或侵犯他人专利。
自主研发: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申请自己的专利,确保产品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对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技术交流与合作:在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合作时,签订技术合同,明确双方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权,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专利维权:在面对专利侵权纠纷时,积极维权,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 专利申请策略: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适的专利申请策略。例如,优先申请核心技术的专利,以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申请外围专利,以扩大企业技术保护范围。
专利申请的策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企业领导人来全盘重点考虑,有些适合错过了机会,就会丧失申请专利的一些保护点或者时机。
企业如何避免非正常专利
在掌握了专利申请策略后,企业还需要了解如何避免正常专利,例如侵权、恶意抄袭等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国知发保字〔2021〕1号),就强调了要“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相关行为”。
那么何为非正常?为什么要打击非正常专利?以及如何规避案件被列为非正常?
非正常专利的定义
非正常专利是指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不以真实发明创造活动为基础,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虚构创新业绩、服务绩效、单独或者勾联提交各类专利申请、代理专利申请、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等行为。
非正常申请专利的后果
01 不予费用减缴
申请人不可以减缴相关的专利费用,已经减缴的需按要求补缴已减缴的费用,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减交专利费用。
02 申请数量不计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数量。
03 不予奖励资助
不予资肋或奖励,已经资肋或奖励的,全部或者部分追还,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资肋或者奖励。
04 通报批评,纳入征信系统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通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05 刑事责任
通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来骗取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会依法移送有关机关会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避免出现非正常申请专利
1 不要盲目追求专利的数量,故意将一些专利拆分为多个实质相同的专利申请。
2 提高专利撰写的质量,避免因专利撰写质量低而导致被认定为“编写”专利。
3 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正当的研发活动,包括给研发人员缴纳社保,研发主体进行资本实缴,必要情况下,对研发情况的阶段性进展可以进行宣传。
4 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以及申请专利的过程中,要留存研发过程相关文件,技术交底书等过程文件,即使在被初步认定为非正常申请专利后,也可以提供申诉的材料。
5 最好是联系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代为申请,由专利代理师团队提供专业的申请指导,减少申请人的申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