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资讯

2023年“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地方典型经验(3)

2024-05-05 17:15:13  来源:国家认监委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2023年组织开展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点击查看),并发布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地方典型经验,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福建、上海、广西、新疆9个省份入选。认证君分期发布典型经验,供学习借鉴。本期3个案例如下:

上海:定制提升模式,帮扶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厚植质量管

2023 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市消防救援总队以促进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为目标,以标准引领、精准指导、标杆示范、数字赋能为路径,引导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企业)由打“价格战”转打“质量牌”,为超大型城市运行安全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是两级联动合作,达成提升共识。市级层面联合发文确定年度目标及措施安排,为各区局及消防救援支队指明具体实施方向。全市 16 个区召开沟通、协调、部署等会议累计近 50 次,确定共同行动方案及任务分工,共推企业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是制定地方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指导认证机构与消防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编制了全国首部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地方标准《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要求》(以下简称地方标准),为精准开展提升行动提供了工具和方法。

三是广泛宣贯培训,强化质量意识。首先,在全市范围开展地方标准宣贯,消防救援总队领导进行培训动员,全市消防救援干部、企业和社会单位等 3100 余人参加。其次,依托上海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以“面上普及+专场精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先后邀请总局原认证司司长、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行业专家,讲解质量基础、认证发展史、消防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共举办 10 期专家讲座和 2期经验交流活动,超 10 万人参与;各区局联合消防救援支队针对辖区企业需求围绕体系知识进行精讲培训。

四是整合技术资源,分类精准帮扶。服务平台整合质量管理及消防技术两方专家资源,组建 35 人专家小组提供技术保障,设置绿色通道专门收集消防技术服务类帮扶需求并分类处置,对一般咨询问题,开设“帮扶热线”,由专家电话解答指导;对质量管理技术问题,以辖区为单位,组织专家现场“坐诊开方”,逐一向企业释疑;对疑难问题,安排专家“上门”给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累计帮扶 380 余家企业,指导改进质量管理问题 3040 项。此外,认证机构为消防部门开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制定专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指引,协助开具 435 份体系检查建议书,研究提出质量提升措施 214 项,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企业提升体系运行效能。

五是延伸帮扶触角,赋能质量提升。一方面,指导浦东新区先行试点评选了 8 家质量提升先进企业与10 个优秀服务项目,并试行先进企业“首违不罚、降低检查频次”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认证机构依据消防部门需求开发专门服务认证项目—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能力认证,对体系运行效果好、质量管理水平高、消防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企业,以服务认证形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消防技术服务品牌。目前已有 24 家通过了该项服务认证。

广西:高端品质认证打响“桂字号”,助力小微企业质量提

广西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高端产品认证相融合,以体系认证为基础、产品认证为落脚点,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助力企业打响“桂字号”、质量提升“走出去”,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一是政策引领,高位推进质量认证提升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将质量认证提升行动列入质量强桂重点工作和自治区政府对设区市质量考核内容,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在专项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印发《广西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统筹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总体部署、组织协调、资源要素、监督检查、总结评估等,以“质量认证提升”引领示范为支撑,实施“重点产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

二是技术支撑,问诊把脉赋能企业产品提质升级。组建优秀技术服务团队深入走访调研为企业“画像”,建立“小微台账”,引入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基本实现“一家企业、一个方案、一队人马、一本档案”。帮助企业发现和补齐质量管理短板,对标国际先进,建立契合企业实际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助力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测并实现实验室结果互认,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国内外客户标准、合格评定的需求。柳州市聚焦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提升,制定柳州地方标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小微企业按照 ISO9001 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2023年共帮助柳州螺蛳粉企业梳理完善覆盖全产业链 6 个子体系 564项标准,新制修订发布标准 84 项,共帮扶 52 家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共计获得认证证书 136 张,其中 ISO9001 证书 48 张,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 28 张,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企业质量认证覆盖率超过 50%。

三是品牌提升,高端品质认证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区域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出发,整合质量品牌资源优势,拓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的周边特色和亮点,渲染高端品质认证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底色。贺州市局全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今年 10月被中共贺州市人民政府党组列为主题教育正面典型案例。贺州积极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区),2023 年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存量、增量排名广西第一,是广西唯一实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区)全覆盖的地级市。打造了昭平茶、芳林马蹄、富川脐橙、钟山贡柑等广西“桂字号”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全市有机种植面积 14000 多公顷,产值达 5. 4 亿元,直接带动6000 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助力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四是实践成果,彰显广西特色经验。打开认证产品国际市场:质量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广西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提升质量认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让质量提升服务更有精度。截至目前广西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832 张,其中小微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433 张,占证书总量的 50. 6%。累计帮扶推动 787 家企业 886 款产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香港绿色标志认证、香港安全标志认证等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助力企业开拓香港市场,并利用香港连接国际市场的优势便捷“走出去”,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 350 多亿元,被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称赞为“桂港合作的典范”。诸多广西优质特色产品通过香港认证标志被境外消费者快速识别和信任。横州市“周顺来”品牌茉莉花茶取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后,品牌竞争力提高,年出口增长了 40%,价格也翻了一番。2023 年广西预包装柳州螺蛳粉远销美国、加拿大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跨洋出海”开拓国际市场取得新突破,去年实现出口 8300 万元,较上年度增长 61%。提升“桂字号”品牌品质:聚焦广西地域特色产业,帮扶更多企业对标国际先进管理体系,取得高端品质认证。为产业提供从新标准制定到生产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再到产品创新研发测试、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技术服务,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技术,高端质量认证提升了“桂字号”品牌品质。通过帮扶广西梧州茶厂、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和高端认证,有效促进了六堡茶企业在科学质量管理、产品工艺、安全预防、现场区域划分等诸多方面持续改进,推动全产业链、销售链间的合作共赢,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示范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三鹤、中茶、茂圣、天誉等一批优秀企业品牌。截至 2023 年 4 月,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 37. 64 亿元,获评 2022 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畅销港澳地区以及东盟、日本、欧美等国家。

新疆:春风化雨润万家,提质增效铸品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不断扩大惠企覆盖面,做大做强“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实现有机融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和“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统筹安排,研究出台《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方案》和《“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培育方案》,坚持一并跟进、联合督查、共同考核,推动认证提升与品牌发展实现双赢。2023 年先后实施 6 项认证提升政策措施,为 136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拨付财政专项资金 4100 万元,为 5137 家企业提供“新质贷”等 59 项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创新发展。结合“3·15 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认可日”“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倡导提升行动,凝聚发展共识,形成了抓质量、创品牌、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提升质量效益。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当前林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13%、棉花产量占全国的 87%以上,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还素有能源基地、瓜果天堂、金玉之乡等美誉,很多特色优势产业都是由中小微企业支撑发展的。由于缺乏先进的认证手段和营销策略,好产品没有好品牌,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急需打造“新疆品质”金字招牌助力赋能。近年来,新疆局坚持高标准引领、高品质认证,研制出台“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 17 项团体标准、4 项认证规则和 74 种产品目录,通过“标准·认证+”市场化手段,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如今,全疆葡萄酒业产量达 55 万千升,形成了天山北麓、焉耆盆地等“4+2”产业发展布局;特色林果产量高达 1815 万吨,形成了从种植到产销的全产业链条;畜禽肉产量 190. 94 万吨、奶制品 222. 58 万吨,带动上千万群众增产增收。

三是实施精准帮扶,推动梯次发展。由于新疆地处边远,信息、物流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小微企业面临困难矛盾比较多,新疆局调研梳理小微企业精准帮扶需求 224 个,充分运用“百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平台”等多种资源开展教学培训131 场次,向 1758 家企业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帮助 44 家企业有效解决 218 个痛点难点问题。围绕实施新业态国家标准,致力双碳减排,增加优质供给,全疆共获绿色低碳节水等产品认证获证证书 705 张,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获证证书 1422 张,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 11. 73%、7%,有效拓展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按照“一县一特、一业一策”的总体规划,培育和发挥“链长”“链主”和“领航”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全疆 20 家企业 56 项产品通过“新疆品质”认证,焕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形成了梯次推进、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