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国知局: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简介

2024-05-06 14:45:05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案例1

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助力珠海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TISC聚焦珠海市千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以“专利导航+专题数据库+精准服务+服务平台+发布推广”的形式分析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技术创新路径、协同创新路径、人才引培路径及专利运营路径,对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主体开展研发、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高效益专利运用等方面提供专利数据支持,以及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该案例立足行业特点,集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形式,开展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助力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集群,对于聚焦行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具有推广意义。

案例2

柴油机尾气脱硝催化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

中山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校内科研团队科技立项查新为引,主动对接,挖掘需求,组建“沸石分子筛脱硝专利信息服务小组”,精准对接科研团队,建立联动机制,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嵌入式服务,为柴油机尾气脱硝催化项目提供专利检索、科技查新、专利导航与全景分析等全过程信息服务。同时协同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家团队,指导团队开展高价值专利的产出、孵化、布局与运营;联合本校科学研究院,将专利信息服务纳入学校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建设的统一规划。

该案例深度嵌入式服务校内科研团队,同时实现多单位、多部门的深入协作,打造了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全流程介入的样板。

案例3

打破信息孤岛 数字化改革 引领服务降本增效

中汽知识产权投资运营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通过数字化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信息孤岛,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官系统,将业务场景数字化,助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质增效;通过多维数据融合,构建企业硬科技评价体系,辅助金融机构展业和决策;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促进企业、高校和资本的紧密撮合对接。

该案例通过数字化改革,将传统、专业的业务场景,不断转化为标准化、数字化产品,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益,极大降低服务的成本,提升了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案例4

增强保护意识 打造金字招牌

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TISC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知识产权公益宣传、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项目追踪等工作,引导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内葡萄酒企业积极申请和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通过知识产权领域地理标志信息公共服务长期注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体量逐年增加。

该案例紧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和产业,开展地理标志信息公共服务,对于提升地标产品品牌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具有推广意义。

案例5

主动服务双创基地 赋能小企业大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打破以往服务对象集中于校内师生的惯例,主动走出校园寻求合作机会,搭建起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构建了以中心为主体,联合图书馆、湖北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四方合作模式,打造分工明确、信息通畅、合力协作、运转高效的一揽子托管式服务体系,业务范围覆盖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运营、研究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签订服务协议与园区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提供全流程服务。选取若干有较强知识产权需求的企业作为合作示范企业,深度嵌入企业研发团队,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以典型企业为抓手,推动服务向纵深发展。

该案例对于高校中心走出校园,拓展校外服务,整合校内力量,建立高校中心、图书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联动服务体系,对于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促进高校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推广意义。

案例6

专利信息利用助推铸造3D打印产业创新发展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针对铸造3D打印业务成立项目组,成员囊括主管领导、相关研发骨干和网点专职人员,对铸造3D打印领域的专利进行深入的检索分析,为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及专利申请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同时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专利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实时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的研发动态和专利状态,提前应对或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该案例通过有效利用专利信息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案例7

专利信息助推“专精特新”节水灌溉企业技术创新与保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TISC针对大禹节水集团的节水灌溉领域专利信息服务专利申请和创造质量提升服务,从宏观的产业层面、领域技术研发态势层面、高质量专利挖掘布局、出口产品专利侵权预警等方面提供的深度分析服务,对企业了解产业大局,把握相关技术前沿,前瞻性地布局研发方向,战略性地调整相关方向,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该案例针对西北专精特新企业在专利意识方面较为薄弱、但有较强的创新活力的特点,探索形成面向西北小特专精企业专利信息服务的模式,具体包括建立联系、布局分析、专利挖掘、预警分析和提升意识等,具有推广意义。

案例8

开展定制化服务 助推企业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主动深入本地智慧支付企业科研一线,调研企业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定制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通过与科技企业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挖掘企业的服务需求,主动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帮助企业发掘知识产权价值,提高了知识产权成果质量,促进了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保护意识。企业通过专利价值评估,实现注册资金作价增值、技术无形资产增值,为以后实现专利质押融资等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有效支撑,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速度,使企业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该案例对于高校中心走出校园,深度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案例9

助建商标品牌服务乡村振兴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投诉举报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通过制定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商标品牌“苗侗山珍”为核心的黔东南州农业发展战略,帮助品质优良但缺少名气的农产品通过品牌名称创建、商标注册,形成“统一品牌”,形成“整体效应”,有效提升了商标持有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带动黔东南州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品牌协同扶贫、乡村共同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助力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该案例以品牌建设带动黔东南州产业兴旺发达、农民增收致富、品牌协同扶贫、乡村共同振兴、区域经济发展,这种做法作为政府主导发展品牌的经验,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