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 考试大纲
2024-05-11 16:29:39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知识产权专业理论原理,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了解专业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上述知识从事知识产权专业实务工作,科学、合理地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知识产权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知识产权基础。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政策,掌握知识产权的客体范围、基本特征及其本质属性,理解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熟悉知识产权民事保护的归责原则和承担方式,熟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政裁决的立法规范、措施以及责任与承担方式,了解知识产权鉴定的技术事实认定作用,了解知识产权刑事救济措施,掌握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与分类,熟悉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内容,理解知识产权运用的内涵与外延,了解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熟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政策、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标准,了解主要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掌握《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内容。
2.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商标代理监管。熟悉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辨析知识产权领域央地事权划分,了解我国知识产权实务有关内容,理解专利、商标代理的概念、范围和作用,熟悉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我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申请条件和程序,掌握商标代理机构备案的条件和程序,熟悉专利、商标代理执业规范内容,掌握专利、商标代理监管的内容,熟悉专利、商标代理违法行为的处理和法律责任,掌握专利商标代理行业组织的职责和自律规范。
3.专利申请、授权与确权。掌握专利申请文件的作用以及撰写要求,掌握专利保护客体的判断原则,掌握并辨析专利授权条件,熟悉专利审查有关规定,掌握专利无效请求审查原则、法定理由的适用,熟悉无效请求程序中的证据规则和专利文件的修改规则,熟悉按照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的受理、检索、初步审查和进入国家阶段的程序要求以及与《巴黎公约》的区别,了解按照《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的程序。
4.专利保护。掌握专利保护范围及其确定原则,辨析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与专利权权属纠纷的异同,掌握专利侵权行为类型与侵权判定原则,了解专利鉴定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掌握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和侵权责任,了解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制度,了解专利期限补偿制度,了解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熟悉专利合同纠纷类型,掌握专利行政纠纷的类型和特点,理解专利行政裁决、诉讼、仲裁、调解的异同,了解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的概念。
5.专利运用。掌握专利运用的类型,熟悉专利基础数据的基本构成,掌握专利信息传播和利用的概念,掌握专利信息的传播方式和获取途径,掌握专利信息利用场景和利用方式,熟悉专利检索的步骤与常用策略,掌握主要专利分析方法和技能,掌握专利风险预警的分析方法,掌握专利布局的含义和流程,掌握专利导航含义、类型和流程,掌握专利产业化的含义和政策要求,熟悉专利技术实施的一般路径,掌握专利商品化的含义和主要类型,掌握专利许可合同的基本内容,掌握专利许可贸易相关技能,掌握专利转让的含义、条件、程序,了解专利转让的操作要点,掌握专利转让合同的基本内容,理解专利对科技创新激励、营商环境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6.商标注册申请、审查和核准。熟悉商标的类型,了解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特点,掌握商标法的基本原则,熟悉商标注册的申请与审查基本程序,熟悉商标异议受理、实质审查基本程序,熟悉商标异议决定法律后果和救济程序,熟悉商标评审案件的受理、审理基本程序,掌握无效宣告程序和注册商标撤销程序,熟悉商标评审案件决定(裁定)的法律后果及救济程序,掌握商标行政复议的受理、审理、救济程序,掌握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法定情形及规制措施,熟悉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基本情况。
7.商标保护。掌握商标保护的意义,了解商标保护对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作用,掌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判定因素、判断标准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掌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类型,熟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行政处理和司法审判,掌握未注册商标使用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掌握商标违法行为的判断标准,理解商标违法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关系,掌握驰名商标的概念、认定标准、保护原则、保护程序及方式,熟悉非注册商标保护制度。
8.商标使用。熟悉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的法律规定、法律效力及法定程序,熟悉注册商标不当使用的情形,掌握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规则,了解商标的印制及其管理规范,了解商标品牌定位、识别和传播策略,理解实施品牌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9.著作权。熟悉著作权制度的历史发展,理解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掌握著作权登记的类型和效力,掌握著作权客体的排除对象,理解特殊情况下的著作权归属,掌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性质以及设立条件,比较著作权的人身权、财产权、邻接权的区别,熟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掌握著作权转让与许可的关系,理解著作权转让合同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了解著作权许可类型及比较异同,掌握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掌握著作权国际保护的发展状况以及基本原则,理解著作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0.地理标志。掌握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主体,掌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程序要求和保护的实质性要求,熟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合法使用,熟悉侵犯地理标志行为类型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掌握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的申请主体和商标法律保护途径,了解地理标志国际保护制度,熟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概况、意义、基本内容和互认互保模式,掌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地理标志基本内容,理解地理标志在促进国际贸易、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商业秘密。熟悉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的制定,辨析保护商业秘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掌握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表现形式,熟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掌握侵犯商业秘密的抗辩事由。
1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其他。熟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条件,掌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申请程序,熟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的法律责任,掌握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归属及限制,熟悉植物新品种权取得、无效与侵权责任,理解育种创新成果的保护与应用,了解《种子法》关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规定,熟悉商号的概念及其与企业名称的关系,掌握侵害商号的概念、行为表现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熟悉域名和域名权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域名与商标的关系以及域名纠纷的解决机制,理解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制度对于高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13.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熟悉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常见的海外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和风险,熟悉我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掌握防控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及应对海外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保护等方面常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主要贸易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2024-05-11 15:42:02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税收、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均衡价格,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掌握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3.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依据,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式。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掌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掌握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相关指标,理解就业、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新特征。
10.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掌握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部分 财政税收
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财政职能,理解市场与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12.财政支出。掌握财政支出的类型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掌握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和影响因素,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特点和分析方法,掌握购买性支出的具体内容,掌握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异同。
13.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财政集中度和宏观税负,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职能,掌握税负转嫁的方式和原理,理解国债的种类、政策功能,理解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内容。
14.税收制度。掌握税制各要素和税收分类以及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和车船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征管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
15.政府预算。理解政府预算,辨别我国不同机关的政府预算管理职权,掌握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6.财政管理体制。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解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17.财政政策。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的功能与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与类型、财政政策的乘数与时滞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理解货币需求、货币需求量、社会融资规模、通货膨胀、数字货币,掌握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均衡原理、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的基本原理。
19.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理解中央银行体制下的金融服务、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掌握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主要业务和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使用的效果,理解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掌握非常规货币政策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与机理,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措施、我国贷款基准利率改革情况。
20.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市场、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特点,分析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2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理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掌握金融监管的理论、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掌握影子银行、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与监管。
22.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理解汇率制度、国际储备,辨别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掌握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国际货币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特点。理解自由贸易区金融账户。
第四部分 统 计
23.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变量和数据,辨别数据和变量的类型,掌握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的基本原理,辨别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理解统计质量评价标准,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辨别数据挖掘的常用算法。
24.描述统计。理解数据特征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以及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辨别常用测度数据。
25.抽样调查。理解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辨别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和误差来源,掌握常用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理解估计量的性质,掌握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下均值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方法和样本量的计算方法,辨别概率抽样中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26.回归分析。理解回归模型、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和估计方法,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进行回归系数分析,掌握决定系数以及回归模型的检验。
27.时间序列分析。辨别时间序列的分类和分解,理解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理解时间序列预测程序,掌握平稳时间序列的平滑预测法。
第五部分 会 计
28.会计概论。理解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理解会计法规的构成内容。
29.会计循环。理解会计确认的主要内容和确认标准,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辨别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类型和会计计量属性类型,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区分会计循环各环节主要会计工作。
30.会计报表。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辨别将不同会计项目按照会计报表编制要求进行填列的方法。
31.会计报表分析。理解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辨别会计报表分析中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32.政府会计。理解政府会计的概念,掌握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和政府预算会计要素,辨别政府决算报告的概念与政府财务报告的概念。
第六部分 法 律
33.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理解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方式,辨别调整经济的主要法律的种类,掌握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34.物权法律制度。理解物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所有权、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适用规则。
35.合同法律制度。理解合同、要约、承诺,掌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担保和保全、转让和变更的适用条件。
36.公司法律制度。掌握公司和公司法的概念,理解公司的特征和分类,掌握公司登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掌握公司设立的条件和程序,掌握公司组织机构和股东权利的内容,掌握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义务,掌握股份公司股份发行和转让的规定,辨别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清算的相关规定。
37.其他法律制度。掌握专利法律制度、商标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实务
(初级) 考试大纲
2024-05-11 16:58:04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知识产权专业理论原理,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了解专业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上述知识从事知识产权专业实务工作,科学、合理地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知识产权的初步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知识产权综述。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知识产权政策,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类型和基本特点,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了解知识产权取得途径,掌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与刑事保护形式,熟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特点,熟悉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的特点与方式,了解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了解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发展与变迁。
2.专利申请、授权与确权。掌握专利的概念,熟悉专利法对申请日、公开制度以及授权确权程序等相关规定,了解专利申请文件的基本构成及撰写要求,熟悉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理解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的主要内容,熟悉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了解专利复审请求的受理与审查流程以及复审决定类型,了解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的受理、审查与决定类型,了解专利代理有关规定。
3.专利保护。理解专利权权利属性,了解专利权权利实施行为及权利限制,熟悉专利权保护期限、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熟悉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掌握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表现形式,理解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判定,熟悉侵犯专利权的救济方式,掌握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了解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熟悉专利纠纷解决途径。
4.专利运用。了解专利信息利用、专利转化运用的含义与主要内容,了解专利信息的概念和属性,熟悉专利信息的获取途径、利用原则,熟悉专利检索概念及检索的要素,了解专利检索主要类型,了解专利分析指标、方法、流程及分析基础模块,熟悉专利导航的含义及作用,了解专利产业化、商品化的内容和类型,了解专利对科技创新激励、营商环境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5.商标注册申请、审查和核准。掌握商标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商标的类型,掌握商标专用权的概念、权能及特征,了解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特点,掌握商标法的基本原则,熟悉商标注册申请主体资格以及提出注册申请的基本程序,了解商标异议申请的法律依据和基本程序,了解商标评审案件的类型,了解无效宣告程序、法律后果及后续救济途径,了解商标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审理、救济程序,了解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的基本情况。
6.商标保护。理解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意义及权利限制,熟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判定原则,了解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判定因素,熟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类型,熟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了解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行政处理和司法审判,了解商标违法行为判断标准及其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关系,理解驰名商标的法律意义、认定与保护原则及保护方式,了解非注册商标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商标代理机构及行为规范,了解商标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
7.商标使用。掌握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的概念,熟悉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和转让类型、法律效力及法定程序,了解注册商标注销具体情形、法定程序及法律效力,了解注册商标质押,掌握商标使用的概念、内涵与形式,熟悉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规则,了解商标使用证据及其证明效力,了解商标不当使用的情形,了解商标印制管理,理解商标使用和品牌战略的关系,了解商标使用对发挥商标功能、实施品牌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8.著作权。掌握著作权客体、主体,掌握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概念,掌握著作权取得条件和保护期,了解著作权的人身权、著作权的财产权与邻接权,了解著作权权利限制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熟悉侵犯著作权的民事侵权、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行为的判定,了解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了解著作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9.地理标志。掌握地理标志的概念,掌握地理标志专门保护以及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掌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及使用,掌握地理标志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地理标志产品的含义、保护条件和申请程序,掌握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注册的申请程序、使用管理和保护期限,了解地理标志在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0.商业秘密。掌握商业秘密的概念,熟悉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了解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要件,熟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辨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熟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救济方式,了解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其他。掌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概念,了解受保护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主体、客体与保护条件,掌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内容、权利归属及权利行使,掌握植物新品种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了解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掌握植物新品种权的取得、终止和无效,了解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概念、特点及其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了解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制度对于高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
(初级) 考试大纲
2024-05-11 16:42:55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税收、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诠释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财政税收
9.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10.财政支出。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掌握购买性支出的具体内容,掌握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异同。
11.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2.税收基本制度。掌握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职能,掌握税制要素、税收分类和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理解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和车船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3.政府预算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4.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
15.信用与金融中介。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16.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
17.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第四部分 统 计
18.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
19.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
20.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理解品质数据、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
21.数据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
22.统计指数。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
第五部分 会 计
23.会计基本概念。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4.会计核算。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
25.财务会计报告。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第六部分 法 律
26.法的一般原理。掌握法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法律渊源的种类,诠释法律规范的种类和逻辑构成,诠释法律关系的种类和构成要素,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法的实施和法律解释的内容。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概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28.行政法基础知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9.民法基础知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
30.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