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资讯

关于创新认证联盟模式,更好发挥认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4-08-11 17:38:34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4年第5期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2

认证联盟方式是发挥质量认证“体检证”“信用证”“通行证”作用,支撑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形式。更好发挥联盟作用,宜确立联盟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注重吸引国际行业认证制度所有者资源,建立系统的认证及合格评定培训援助计划,强调认证牵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要素协同发力,加强行业认证制度研发。

一、研究背景

质量认证具有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和国际贸易“通行证”功能属性,是我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也是粤港澳三地合格评定规则对接和互信互认的基础性制度。

自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战略部署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联合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等,围绕质量认证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认证联盟作为一种组织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多方协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模式,成为各界普遍接受、广泛认同的重要探索模式。

2022年9月5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粤港澳三地认证、检测机构及相关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湾区认证联盟。本文从创新认证联盟模式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更好发挥认证作用,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行思考。

二、湾区认证联盟的定位研判

湾区认证联盟的定位研判宜综合考虑大湾区一体化的整体功能定位和战略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质量认证的本质功能属性,立足于粤港澳三地的认证工作实际,有利于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质量认证管理工作的优势。

归纳起来,湾区认证联盟的定位应突出国际化、一体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特征。国际化强调指制度接轨、水平先进、影响广泛;一体化突出三地认证制度互联互通、协同高效、贸易畅通;市场化是指市场需求驱动、市场供给充分、市场运行高效;品牌化是指品牌价值大、效益高、影响远。

三、湾区认证联盟路径模式创新

立足于湾区认证联盟“国际化、一体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定位,结合当前大湾区质量认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创新湾区认证联盟工作模式宜把握“四注重四避免”。

(一)国际化的主攻方向,宜注重吸引国际行业认证制度所有者资源,避免以综合性国际认证组织为主要对象

湾区认证联盟吸引衔接国际认证资源,不应以ISO/CSCAO、IAF、ILAC等国际合格评定机构和BSI等国家认证机构为主要目标对象,而应注重吸引IRIS、FAMI-QS、FSC等各行业国际知名认证制度所有者为主要目标对象。一是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市场化主导的国际认证资源平台,注重提升湾区的行业质量认证水平;二是更好发挥粤港澳三地的贸易活跃、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通过吸引行业认证制度所有者提升湾区认证制度供给能力;三是突出粤港澳的区域特色,避免与总局国际认证资源的重复,能够与总局形成国际认证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

(二)一体化的主攻方向,宜注重面向港澳开展系统性合格评定培训,避免直接出台一体化认证制度

当前,粤港澳两岸三地的质量认证工作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合格评定工作基础也存在不小差距。和内地已建立起“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不同,香港、澳门认证工作体系松散、薄弱,多年来主要以综合采用国际规则为主,对内地的合格评定体系和质量认证制度缺少系统、深入的认识,直接在三地推动构建一体化的认证制度在实践层面存在较大的难度。

围绕粤港澳质量认证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湾区认证联盟应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合格评定培训体系,面向港澳开展有计划的合格评定援助计划项目,推动合格评定工作体系的一致性。

(三)市场化方向,宜注重认证牵引NQI要素整体发力,避免质量技术资源的重复投入

质量认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技术法规、市场监管等NQI要素的综合协同发力。

当前,粤港澳三地围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已经在NQI综合等方面成立诸多民间联盟组织,这些联盟在组织形式、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强的共性,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湾区认证联盟应注重综合运用多种质量基础设施要素,提升联盟质量认证服务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着力打造一站式的湾区认证服务体系。

(四)品牌化发展方向,宜注重行业认证制度品牌的打造,避免直接使用“湾区认证”

近年来,我国各地围绕区域品牌认证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区域“标准+认证”的品牌构建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政策引导效果明显等优点,但也存在门槛低、市场需求不足、标准水平不高等缺点。

湾区认证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应避免采用区域品牌认证的模式,注重从行业认证制度研发的角度出发,对标国际认证制度所有者,结合两岸三地的贸易资源优势,从优势行业认证制度研发做起,形成湾区特色优势行业认证制度。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面向港澳地区的合格评定体系培训

注重在援外项目中争取合格评定体系的培训项目,面向港澳提供相关培训;注重借助WTO/TBT例会、两岸三地市场监管系统交流活动中,增加合格评定的培训内容。

(二)开展质量认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效果跟踪评估研究

通过构建认证支撑湾区一体化发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收集湾区认证工作及成效数据,委托第三方机构或者专家开展成效评估,为进一步更好发挥认证成效提供数据支撑。

(三)开展质量认证推动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研究

以质量认证支撑粤港澳一体化发展实践为契机,注重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归纳总结认证支撑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注重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广西东盟自贸区等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更好发挥质量认证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