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构建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牵引、13个设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N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协同联动的“1+13+N”快速协同保护体系,为打造知识产权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建设9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6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1+13+N”省市县联动“一张网”初步形成。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探访多个“网点”,看江苏如何筑牢保护网、护航创新路。
为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盘活”存量专利,加快实现专利价值,近日,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南京保护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依托市知识产权数据支持中心搭建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分析平台,首推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免费分析服务,5个工作日内即可出具定制化的知识产权分析报告。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南京保护中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精准分析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状况、专利创造运用、技术管理服务、重点技术领域分布等情况,将高校院所“无形”的知识产权数据“有形化”,让知识产权的价值“可视化”。分析报告将为高校院所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助力高校院所全面盘活“沉睡”专利,打通专利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有效瞄准专利转化运用的痛点和堵点?南京保护中心架设数据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我们的数据支持中心以‘产业导向+需求牵引’为原则,关联融合知识产权、市场主体、科技人才、金融资本、宏观统计等上百种数据资源,通过指标统计、时空多维分析、可视化呈现等主线功能,有效打通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流程数据管理。”南京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据支持中心基础上搭建的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分析平台,可实现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数据与产业、企业、人才、资本、金融的数据关联,形成可供分析决策的数据模型,帮助高校院所摸清知识产权“家底”,有效提升决策和治理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体检”服务坚持公益导向,目前已向南京全市范围内高校院所开放,申请途径包括南京市知识产权政务服务平台或南京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线上申请、南京保护中心线下提交,以及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服务等。此外,早在2021年下半年,南京保护中心已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知识产权公益“体检”服务,以知识产权“小报告”撬动科技创新“大发展”,目前已成功惠及南京市企业11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