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卓精科IPO撤单:技术依赖清华大学,自主研发能力存疑
头顶“光刻机概念第一股”光环,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卓精科)科创板IPO,在排了整整4年队之后,选择了主动撤回。
据悉,除了相关产品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及销售外,华卓精科自主研发能力也面临较大的挑战。
华卓精科所处的半导体行业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热门赛道,其成长过程中,除了获得大额政府补助,同时也受到资本青睐。其上市架构中,外部股东包括浑璞投资、中金公司、大华大陆、上海半导体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红星美凯龙、招商证券等机构。但就技术方面来说,华卓精科对清华大学有着严重依赖。
交易所要求披露是否存在清华大学停止授权或授权第三方的风险,说明除使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或实验设备外是否有替代方案及对研发费用的影响,是否能独立进行研发;合作或委托研发成果的归属安排;技术转让合同金额、销售提成费等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公允性,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华卓精科表示,公司是在清华大学支持下,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与IC装备研究室核心团队共同协商决定设立,华卓精科作为主导方,与清华大学在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领域的部分研发项目上进行了产学研合作,负责项目的工程化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清华大学相关技术成果为公司光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并提供了部分研发技术人才。
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卓精科与清华大学作为共同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共166项,含5项专利有效期已届满,其中协议转让方式获取的专利115项、委托开发方式获取的专利30项、合作研发方式获取的专利21项,清华大学授权公司独占实施许可的专利1项。
同期,清华大学兼职人员及离岗创业人员参与的授权专利及未来可能形成专利权的在审专利技术合计199项,含境外申请专利以及5项期满失效专利。
双方约定专利技术转让价格由一次性支付400万元和专利收益分成构成。2017年-2023年上半年,华卓精科支付给清华大学的销售提成费金额分别为79.92万元、112.04万元、111.61万元、114.58万元、136.81万元、151.64万元、41.25万元。
以2017年-2019年,包含但不限于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精密运动系统产品及隔振产品等与该项技术转让合同相关产品的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6.46%来测算,假设2020年-2025年与该项技术转让合同相关产品的年营业收入保持30%的增长率,2026年相关产品产值达到平稳状态,截至2033年,华卓精科执行上述技术转让合同需要向清华大学支付的转让价款合计6864.14万元,包括一次性支付400万元和预计专利收益分成6464.14万元。
同时,华卓精科表示已经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研发场所和研发设施,建立了高效独立的研发体系,不存在对清华大学研发和技术体系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