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华为的“脑机接口”专利(“脑海”),是否能够依旧后发先至的“遥遥领先”?

2024-10-17 07:07:28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是一种直接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技术。这种接口允许大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如计算机、假肢或轮椅,而无需通过肌肉活动。脑机接口正在成为一项被积极探索的科技领域,尤其是马斯克在2016年成立Neuralink公司,专门开发脑机接口技术,试图把芯片植入人体。2024年1月,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旗下公司Neuralink成功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人体植入手术,植入者恢复状况良好。 全球政策层面的支持为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这一政策的出台为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美国、欧盟等地区也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技术发展,也推动了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 2024年10月14日,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要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2024年7月,工信部还提出了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方案,将开展脑机接口在医疗等应用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2024年10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批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及定义》和《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具备闭环功能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感知与响应性能测试方法》两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此前介绍,中国是开展脑机接口科研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科研产出规模大且增速快,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过全球一半。 其中,“遥遥领先”的华为公司也已经开始了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知识产权布局。

早在2021年1月26日,华为公司就联合天津大学申请了“人机交互方法、人机交互装置及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这项专利是一种人机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显示人机界面,其中有可操作对象和视觉刺激区域。用户可注视视觉刺激区域的不同地方,产生不同的脑电信号,从而对机器去下发不同的操作命令,可以使用户无需直视视觉刺激就能下发不同的操作命令。 并以此为优先权在美国、欧洲等国家进行了专利布局。

在2021年12月27日,华为就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脑机接口装置和信息获取方法”的专利,并以此为优先权申请了PCT专利。该专利描述了一种使用传感器网络来检测大脑信号的系统。然后这些信号被传输到外部设备。该系统被设计为非侵入性的,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对大脑进行任何外科手术。 该专利还描述了一种分析大脑信号以确定用户意图的方法。这是脑机接口开发的关键一步,因为它允许用户用他们的思想控制外部设备。该系统还具有适应性,这意味着它可以定制以满足许多用户的需求。

2023年3月30日,华为申请了名为“控制刺激器的方法、刺激器、脑机接口系统和芯片”的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控制刺激器的方法、刺激器、脑机接口系统和芯片。该专利以及相应的PCT专利申请分别在10月1日和10月3日被公开,从而获得公众的广泛反响,纷纷希望华为能继续在脑机接口领域“遥遥领先”。 其实华为公司遥遥领先不是空穴来风,在申请专利的背后,华为也做了很多落地的准备工作,2024年9月,华为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神经电信号AI创新&实训中心领域合作协议,旨在培育脑机接口行业人才和科创研究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同时,从2021年12月16日开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以“脑海”作为商标在各类注册了商标。 从2021年12月大量布局“脑海”商标布局结合华为核心专利“一种脑机接口装置和信息获取方法”的专利的申请时间也是2021年12月,由此可以基本判断出2021年应该是华为的脑机接口布局元年。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