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食品安全问题显得愈发重要,它关乎着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信息透明化的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将更加完善和高效,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面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未来,我国应构建全流程、标准化、多方协作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的每一环节都在安全的框架内运作。
强化风险防控
构建食品安全保障多维度路径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
文/魏亮 王蕾
初见陈君石院士,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和温和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身穿简洁的衬衫西装,散发出一种淡然自信的气质,仿佛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他那平和的态度中都得以化解。
在本刊记者对陈君石院士的专访中,他深入分析了食品安全保障的多维度构建路径,包括全面标准化、技术创新和信息透明化等。他的见解不仅指向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而且展望了未来食品安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呼吁全社会共同携手,以科学和责任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这不仅是检验检测行业的使命,更是对每一个人生命安全的承诺。
全流程标准化
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守护
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产品质量,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的健康与福祉是食品安全的核心使命。“食品安全不能单靠抽查,抽查只是冰山一角。”采访伊始,陈君石院士开门见山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指出,抽查数据存在一定的样本局限性和滞后性,无法展现食品供应链的全貌,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为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仅在终端进行检测远远不够,必须从源头开始全程把控,真正的食品安全保障应立足于“全流程标准化”这一核心理念。
“‘全流程标准化’意味着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应该有标准可依,在每一个环节,生产商、运输商、销售商乃至检验机构都要遵循统一的操作规范。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最终进入消费者口中的每一步都必须纳入到严格的标准体系中。食品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的健康,而不是在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全流程标准化’可防患于未然,确保每个环节都在可控范围内。”陈君石院士说道。
谈到国际经验时,陈君石院士进一步指出,许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早已实现了全流程的监控体系,即过程监管。以欧盟和美国为例,在欧盟,食品生产者必须遵循“从农田到餐桌”的原则,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与记录,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也促使生产企业对其操作过程进行自我监管。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对食品的生产、运输、存储及销售等环节设立了明确的标准,任何食品企业都必须在此框架内运作。此外,美国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要求企业在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此种系统性的方法可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他的设想是通过严密的标准化管理,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做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他坚信,只有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才能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的可控与透明,让消费者安心、放心地享用每一餐。
近年来,团体标准在各行业的应用愈发广泛,特别是在食品领域,团体标准正逐渐成为填补国家标准空白的重要工具。这趋势反映了行业自我规范、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态度,但也引发了行业内对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深思。对此,陈君石院士说道:“团体标准的制定应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效果,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应该成为标准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团体标准应鼓励在行业内实现相互合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平台,各个企业可以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从而共同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还能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尤为关键,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收集行业内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制定标准的共识。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团体标准的引导与支持,鼓励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与探索。”
信息透明化
消除信息鸿沟,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食品安全不仅是面向生产者与检验者的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样至关重要。在陈君石院士的观点中,食品信息的不对称是仅次于食源性疾病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更可能成为被不法商家利用的漏洞。
“食品信息的不透明使消费者对所食用的产品一无所知,他们只能根据包装上的有限信息作出购买决定,这种情况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陈君石院士的语气中流露出深切的担忧与责任感,他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是不可忽视的。他认为,政府和行业应当加强食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化,确保消费者能够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获取食品的全程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让消费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并通过透明的信息作出明智的选择。
陈君石院士特别提到:“信息透明化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且能倒逼食品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更加公开透明,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和食用产品。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被记录和追踪,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的二维码即可获取全程信息。”
未来展望
保障人民健康的全方位食品安全体系
在谈到食品安全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陈君石院士充满信心地指出,未来的食品安全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协作的生态圈,各方应当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面通力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
公众的参与同样不可忽视。陈君石院士强调,消费者不仅是食品的接受者,更是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应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作出更为明智的决策。通过主动获取信息,消费者可以对食品的来源、成分和检测结果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此外,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也是未来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反馈与处理,可以迅速消除潜在风险。他建议,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测平台,收集消费者的意见与反馈,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始终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相适应。
陈君石院士坚信,未来的食品安全体系将以科技为驱动,以责任为基础,通过多方协作与创新,我国定能迎来食品安全的新篇章,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安心享用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