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美国对华科技企业发动2起“窃密战”,企业如何合理防范和应对商业秘密泄露?

2024-12-23 13:18:21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近期,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了两起美国对我大型科技企业机构网络攻击事件。针对这种事件,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述。

除此之外,美国等国外情报机构也把触手伸到了中国的专利数据库,也应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关注。

2023年5月,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系统的关键漏洞,对中国某智慧能源与数字信息企业发动了定向攻击。这一企业在新能源电池管理、智能电网优化等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攻击者通过植入后门程序,成功窃取了大量商业敏感信息,包括核心算法和专利研发资料。此举不仅对中国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可能改变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技术格局。

2024年8月,美国再次瞄准中国的科研机构。这一次,他们利用电子文档的安全漏洞,对某先进材料研究单位投递了木马病毒。有超过270台主机被植入了木马程序,攻击者利用此窃取了企业的商业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攻击波及270多台设备,包括研发人员的终端和内部服务器。攻击者通过这些病毒对研究进度进行全程监控,窃取了涉及高温合金和新型复合材料的技术数据。这些材料直接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意义重大。

美国的攻击不仅精准高效,而且表明其对中国关键领域的深度关注。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情报的同时,美国试图在高科技领域压制中国的发展步伐。

……

01

美军为何开始窃取技术秘密和专利文件?

统计最近两年美国的网络攻击事件发现,美国发起攻击的主体正在出现变化,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央情报局(CIA)等,美军开始越来越多地对外国发起网络攻击。

美国的情报机构,他们可以分为:

单独的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美国司法部门的情报机构,包括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局(ONSI)

美国财政部、能源部、国务院等业务部门各自下属的情报机构

军队系统的美国网络司令部(USCYBERCOM)等。

在科技、经贸等领域的竞争中,美国经常用“网络攻击”“知识产权侵权”等指控压制中国。

我国最近被美国试图窃密的两起案件分别涉及我国某先进材料设计研究单位和我国某智慧能源和数字信息大型高科技企业,并且遭窃取的,都是

商业秘密信息和技术秘密。

美国对中国的网络攻击,并非孤立的技术行为,而是其“全面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在新能源、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全球科技霸主地位。通过窃取中国的核心技术,美国不仅可以弥补自身研发的不足,还能阻碍中国的科技进步,为自己赢得战略优势。

除此之外,美国等国外情报机构也把触手伸到了中国的专利数据库。

如在美国上市的某某某安公司,仅仅花费5213.3万美元就100%控制了中国本土的唯一应用比较广泛的专利数据库,其背后的原因和问题,值得引起深度关注。

02

构成商业秘密的三大要要素

1. 未公开性:网络安全企业的核心信息应当未被公众知悉,且不可通过公开渠道轻易获取。例如,企业的加密算法、检测规则、威胁情报平台的模型结构等信息应当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加密存储保持未公开性。

2. 高价值性:网络安全企业的核心技术具有显著的商业价值。例如,专有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或独特的加密技术可为企业在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直接提升其商业价值。这样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收益,符合商业秘密的价值性要求。

3. 保密措施:合理的保密措施是商业秘密保护的核心要素。企业可以通过签署保密协议、设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内部监控系统等手段,确保核心技术信息的安全性。对于加密算法、漏洞分析方法、检测规则等核心技术信息,企业需进行加密存储和严格的访问控制,以确保信息安全。

03

企业如何应对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被窃密?

我国企业被美国窃密后,如何维权呢?

(一)借助于《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网络安全企业的商业秘密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在维权过程中需证明信息的未公开性、经济价值和合理保密措施。该法为企业提供了多种法律救济措施,包括停止侵权、返还不当得利、赔偿损失等,有助于网络安全企业在竞争中保护其核心技术。

(二)通过外交途径+专业律师团队进行维权

一旦发现被国外机构窃密,企业可以向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等)申诉,请求政府介入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政府可以通过外交渠道与美国政府进行交涉,要求美国停止窃密行为并赔偿损失。

在维权过程中,企业应保持低调和谨慎,避免过度曝光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同时,企业应与政府、律师团队等保持密切沟通,确保维权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配合保护和维权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防止商业秘密被窃是企业保护其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利益的重要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可通过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进行多层次保护。例如,特定加密算法和漏洞检测系统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而检测规则和情报分析模型则可通过著作权保护其表达形式。多层次的法律保护能够增强企业在商业秘密维权中的法律效果,提高核心技术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采用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注册、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合作伙伴签订保密协议以及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等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防止商业秘密被窃,保护其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利益。

04

企业如何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维权如何取证?

(一)加强市场监控

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监测机构或自身的监测系统,对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监测。

(二)完善证据收集

网络安全企业在商业秘密维权中需收集完整的证据链,包括保密协议、加密记录、访问日志、技术文档等。企业应保存员工签署的保密协议、算法代码的加密记录、检测规则的访问日志,证明信息的未公开性、商业价值及合理保密措施。完善的证据链可增强维权中的法律支持力度。

(三)申请证据保全

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企业可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以防止证据被篡改或隐藏。证据保全措施可以包括对被告技术文件、服务器数据的查封,或对算法代码、特征库内容的证据保全,确保证据的完整性,为企业维权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申请司法鉴定

对于涉及复杂技术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企业可申请司法鉴定,确定被告的技术是否涉及侵权。司法鉴定由专业机构进行,可为法院提供权威技术支持,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护网络安全企业的商业秘密。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