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资讯

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关键点和实现路径

2025-01-12 18:45:15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4年第10期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

企业建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到销售和回收全过程均贯穿环保和资源节约理念的系统。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够发挥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减少环境污染,带动供应商、分销商等上下游企业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环境绩效。其次,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还是申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专精特新等政府认定的重要加分项,可以得到政府认可及专项绿色资金补助,同时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关注要点

(一)实施绿色设计及采购

企业在研发设计阶段可以根据ISO 14025、ISO 14040、ISO 14044、ISO 14067等系列标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来整合建立基础过程和产品数据库,构建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依据评价模型进行设计。首先,企业应建立实施绿色采购的规章制度,在采购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因素,如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等。其次,企业应建立绿色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制度,对供应商的绿色表现进行评分,将其作为再选择的参考依据。再次,企业应主动参与供应商节能减排相关的设计开发工作,引导供应商采用更环保的材料替代现有材料,减少包装材料及原辅材料的用量。最后,企业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辅导,传递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要求,协助供应商将要求纳入自身业务。

(二)重视绿色生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守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使用明令禁止的设备,采取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等一系列环保措施。企业应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关注并适时采用环保的新技术、新模式及新方法,如基于特种金属膜干法冶炼炉高温荒煤气净化及资源化技术、合成氨液氮洗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绿色生产水平提升,提高环境绩效水平。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用能计量系统,做好对环保指标的监测及检查并做好统计分析。此外,对于生产的绿色产品,可根据相关要求粘贴绿色标签,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三)加强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即企业在运输、储存、包装等物流环节应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在运输环节优先考虑采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同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避免空车或空船返回,提高运输工具装载率,可考虑采用共同配送、复核一贯制运输等方式进行运输。在储存环节,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仓库位置及配套设施,特别是对环境的影响,如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应远离居民区,有害物质的储存应远离重要水源地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塑料薄膜封闭、气调储存以及气幕隔潮等储存技术,并尽量减少仓储成本甚至实现零库存。在装卸环节要避免野蛮搬运,对于特种设备及操作人员应证照齐全。实行包装减量化,包装应易于回收及重复利用,如企业在食品生产包装时尽量采用纸袋包装取代塑料包装,减少将塑料包装回收后进行降解腐化等处理措施的困难。

(四)关注绿色营销和回收

首先,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绿色销售和回收管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使用环保包装材料、提供回收服务等。同时,应采用电子标签、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绿色回收体系,实现整个流程可追溯。其次,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应塑造绿色形象,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文化性的绿色广告,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同时,可开展一系列的绿色营销公益活动,培养广大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并关注该企业的绿色产品。

二、企业建立及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路径

首先,企业应明确相关方期望并合理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部分相关方的要求体现了法律、法规、规章等强制性要求,而对签署合同或协议等相关方的其他需求和期望企业要决定是否接受。企业接受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即属于企业的合规义务,需要融入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如果企业属于某大型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或业务单元时,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边界。

其次,企业应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并实施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融入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内容包括:设置具体、可量化、可实现及可考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培养和引进具备绿色供应链意识和知识的员工;设置专人或专门部门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明确职责权限,加强内部的横向和纵向沟通,畅通和环保部门的联系;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及考核结果、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具备良好的供应链风险处理能力,对于供应链某环节出现的紧急情况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具有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绩效,以及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并且按照策划的周期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对于不符合项要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确定持续改进措施的等级、程度和时间表,通过整体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或改进其中一个或多个要素,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绩效。

最后,企业可借用其他工具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可以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认证,以此促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水平的提高;可以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管理、清洁生产等工具来促进绿色供应链体系建立;可以申报绿色低碳等政府基金、课题、项目并进行研发,如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工程、自然基金等;可以积极申报各级别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来助力企业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建设贯穿于绿色采购、生产、物流、回收等各流程的信息化平台,既便于实现资源共享及标准化管理,也有利于自身和重要节点的环境信息公开及具有可追溯性。

三、结论和展望

本文探讨了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关注点,并研究了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路径,对于企业建立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认证机构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认证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行业后续可开展优化绿色供应链环保技术的研究,并可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展开定量评价研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