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如何从“书架”摆上“货架”?政协委员支招
高校有大量市场潜力无限的科研成果,但大多仍躺在实验室中。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化率为16.9%,产业化率仅为3.9%。
这是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教育专委会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郭春生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郭春生看来,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专利信息展示,明确评估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政策支持,以促进高校专利的有效管理和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因此,此次四川省两会期间,他以《挖掘高校高价值专利,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提交了一份干货满满的提案。
他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专利信息管理制度。
一方面,建立专利导航和评估体系,确保专利布局的战略性和质量。他认为,可以实施专利分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并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包括检索、分析和咨询。还可以建立专利转化资源库,对接潜力企业需求,推动专利商业化。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专利数据库,收集关键信息,并实施专利申请前的评估,预测潜在价值。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管理人员能力,并制定政策促进专利转化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果转化率。
郭春生还建议开发智能化专利筛选评估工具,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自动化评估。他认为,可以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建立评估模型。资源促进转化,以提升专利转化率和商业价值。
这一工具可以设计用户友好界面,便于操作,并整合专利数据库,提供决策支持功能。工具开发完成后,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以适应管理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