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与目的
GB/T 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2月6日发布,并于2018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一项国家标准。该标准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原则和要求,以指导各类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从而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发展。
标准定义与特点
定义:标准体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能够随着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特点:
集合性:标准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
目标性:标准体系实质上是标准的逻辑组合,是为使标准化对象具备一定的功能和特征而进行的组合。
可分解性: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要求体系具有可分解性。
整体性:标准体系中的各标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必须适应其周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
构建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目标明确:确定标准化目标,是构建标准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组织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全面成套:涵盖所有相关领域,确保没有遗漏。要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确定所有需要标准化的领域,并确保各项标准之间协调一致。
层次适当:标准明细表中的每一项标准在标准体系结构图中应有相应的层次,确保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实施。同时,层次不宜太多,以避免理解和实施上的困难。
划分清楚:根据行业、专业或门类等标准化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划分,确保各子体系之间的界限清晰,避免交叉重叠。

构建标准体系的一般方法
确定标准化方针目标:根据业务需求和发展战略,确定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
调查研究:了解标准体系建设的国内外情况、现有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存在的标准化相关问题。
分析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标准体系的结构关系。
编制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和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动态维护更新:定期对标准体系进行评估,检查其适用性、完整性和先进性。通过收集用户反馈、专家评审等方式,了解标准体系的实施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标准体系表的内容要求
标准体系结构图:直观展示标准体系内各标准之间的层次关系、逻辑联系及整体架构。
标准明细表:详细列出体系内的各项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发布日期等关键信息。
标准统计表:根据统计目的而设置成不同的标准类别及统计项。
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包括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目标、构建依据、实施原则等内容。
标准体系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描绘出某一领域标准的整体框架,反映对标准的总体需求和具体需求。
为某一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性文件,指明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为从业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所需的国际、国内标准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指南。
综上所述,GB/T 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为各类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原则和要求,对于提升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