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中国的知识产权正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从体量遥遥领先的“知识产权大国”向体系更完善、价值更凸显的“知识产权强国”迈进。在此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并且倾向于主动前置识别和规避风险[1]。《2022中国知识产权年度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近500家企业普遍最重视风险识别和预警以及风险规避工作,分别占80%和78%,侧重于诉讼维权的企业仅占33%[2],凸显出企业专利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尽管多数企业已认识到风险预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预警机制不健全、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等。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专利风险预警的工作思路,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一、专利风险类型
(一)按照专利生命周期
根据GB/T 29490-2023中8.1的要求,按照专利获取、维护、运用、保护四个环节可以将专利风险分为以下[3]:
一是专利获取风险点,包括专利申请策略不当、专利申请文件质量不高、未进行全面的专利查新检索、专利申请过程中保密措施不当、专利审查进度和标准变化风险、专利复审未通过等风险;
二是专利维护风险点,包括专利文件管理不善、专利年费缴纳不及时、专利权无效宣告风险等;
三是专利运用风险点,包括自实施过程中的合规实施和使用风险,许可过程中的技术泄露、利益受损风险,转让过程中的价值评估不准确、转让条件不合理、企业资产流失风险,投融资过程中未进行尽职调查带来的风险等;
四是专利保护风险点,包括专利侵权监测不到位、维权手段不足、专利纠纷处理不当等风险。
(二)按照企业经营生命周期
根据GB/T 29490-2023中8.2的要求,可以将立项、研发和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宣传和销售五个环节可以将专利风险分为:
一是立项风险点,包括立项前未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导致的侵权风险,未开展专利技术情报分析导致的重复研发风险,专利布局未能准确覆盖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点等风险;
二是研发和设计风险点,包括研发过程中技术泄露风险,研发人员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专利技术或设计导致的侵权风险,研发成果未能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等风险;
三是采购风险点,包括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涉及专利侵权导致的法律风险,采购合同中未明确专利侵权责任归属和纠纷解决机制导致的风险,采购过程中未能充分调查和评估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导致的风险;
四是生产和服务风险点,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未经授权的专利技术或方法导致的侵权风险增加,生产设备或工艺涉及专利侵权导致的生产线被迫调整或停止风险,生产过程中的保密措施不足导致的技术秘密泄露风险;
五是宣传和销售风险点,包括销售的产品涉及专利侵权导致的被起诉或赔偿损失,销售宣传中不当使用专利标识或宣传语导致的误导消费者或侵犯他人权益风险。
面对专利风险类型的多样性,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企业在专利风险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风险点的认识不够全面、预警机制不够灵活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企业对专利风险的有效管控。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专利风险预警机制,以实现对风险的精准识别和及时应对。
接下来,本文将从国内外企业专利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企业在风险预警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国内外企业专利风险管理现状[4]
OPPO
OPPO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自2004年成立以来,业务已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OPPO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拓展,知识产权除了完善全球专利布局外,还要应对来自全球市场的诉讼风险,知识产权部门积极跟随企业出海的脚步,着重对海外诉讼风险、评估潜在风险提供决策建议。
华海药业
华海药业创立于1989年,在全球拥有40多家分子公司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健康产品,是中国医药国际化的先导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华海药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主要是立足于原料药和制剂的海外出口,开展风险防控,风险防控越前置、越精准,成本就越低。知识产权部门需要把所有未来的风险包括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全部考虑清楚,以决定要在哪些国家去规避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可能暂时不需要规避,做这个判断和决定,是出海过程中海外风险防控的困难所在。
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主要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及汽车电子领域提供领先的半导体软硬件解决方案。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国际专利环境,汇顶科技将加强专利的风险管理,积极参与专利分析和专利布局策划,避免潜在的专利纠纷风险。同时,建立和完善专利侵权预警和应对机制,保护公司利益不受侵害。
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2023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企业50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医药企业前三。公司在专利许可交易的谈判过程中,知识产权团队会开展详尽的专利尽调,对标的项目相关专利的专利稳定性、授权前景及侵权等相关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
阳光电源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专利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专利预警报告及多维度分析的专利技术全景调查报告,展现技术发展脉络,助力研发战略规划。
从国内外企业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专利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预警机制。同时,还需要关注当前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如预警机制的系统性、灵敏度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专利风险预警工作流程的构建,以期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风险预警方法。
三、专利风险预警工作流程【5】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团体标准《专利风险预警工作规范》(TCIPS 012—2024),,,“”。
为确保专利风险预警工作的有效性,企业可以建立相关制度、培育相关人员、强化信息管理,并加强内外部交流,同时可建立专利风险预警工作流程,专利风险预警工作包括预警监测、预警分级和预警措施三个环节,预警监测环节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步骤,将数据输出至预警分级模块,选用相应的风险值计算方法,确定并输出风险预警级别,根据预警级别采取对应级别预警措施,将风险管控到可接受水平,工作流程图如下所示。
(一)预警监测
预警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其中数据采集包括内部数据(专利数据、产品数据、市场数据、人员数据、诉讼数据)和外部数据(行业专利数据、行业政策、行业技术数据、行业市场数据、行业人员数据、行业专利诉讼数据);数据采集渠道如下所示:
序号 |
数据采集类型 |
数据来源 |
参考网址 |
---|---|---|---|
1 |
国内行业政策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www.ndrc.gov.cn |
2 |
科学技术部 |
www.most.gov.cn |
|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www.miit.gov.cn |
|
4 |
国家统计局 |
www.stats.gov.cn |
|
5 |
国外行业政策 |
美国商务部 |
www.commerce.gov |
6 |
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 |
www.bmwi.de |
|
7 |
日本经济产业省 |
www.meti.go.jp |
|
8 |
国际标准平台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www.iso.org |
9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www.iec.ch |
|
10 |
国际电信联盟(ITU) |
www.itu.int |
|
11 |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
www.ieee.org |
|
12 |
3GPP |
www.3gpp.org |
|
13 |
国内标准平台 |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
openstd.samr.gov.cn |
14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std.samr.gov.cn |
|
15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www.sac.gov.cn |
|
16 |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
hbba.sacinfo.org.cn |
|
17 |
地方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dbba.sacinfo.org.cn |
|
18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
www.ttbz.org.cn |
|
19 |
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www.qybz.org.cn |
(二)预警分级
企业可建立预警分级指标体系,并构建分级模型,实现对不同阶段、不同风险点的风险值计算,并根据风险值进行预警分级(如I级、II级、III级、IV级)。专利预警分级指标体系可参考下表,实践中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或者行业特性、竞争对手情况、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指标的选取或扩展。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发明创造阶段的风险 |
自主研发风险 |
重复研发的风险 |
保密措施不当导致产品或技术被抄袭、被模仿的风险 |
||
研发人员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专利技术导致的侵权风险 |
||
因技术内容提前被公开等导致研发成果无法获得有效专利权保护的风险 |
||
合作研发风险 |
因知识产权权责约定不明导致的权属纠纷风险 |
|
技术内容被合作方泄密导致的风险 |
||
因知识产权权责约定不明导致技术成果被他人合法使用的风险 |
||
专利申请阶段的风险 |
内部风险 |
专利布局未能准确覆盖项目的创新点导致的核心技术保护不足风险 |
专利申请策略不当导致的风险 |
||
…… |
||
外部风险 |
专利申请代理师不尽责导致的风险 |
|
专利代理机构泄密导致技术成果被他人使用的风险 |
||
…… |
||
专利运用阶段的风险 |
…… |
…… |
专利保护阶段的风险 |
…… |
…… |
(三)预警措施
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预警措施要充分考虑创新主体资源、技术能力和成本效益,可以参考下表:
风险阶段 |
风险类型 |
风险预警措施 |
预警措施级别 |
|||
---|---|---|---|---|---|---|
I级 |
II级 |
III级 |
IV级 |
|||
发明创造阶段的风险 |
自主研发风险 |
建立技术查新机制 |
√ |
√ |
√ |
√ |
定期跟踪、监控项目涉及的专利信息 |
√ |
√ |
||||
搭建技术秘密管理体系 |
√ |
√ |
√ |
√ |
||
加强研发前的专利侵权预警分析 |
√ |
√ |
√ |
|||
与项目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
√ |
|||||
…… |
||||||
合作研发风险 |
加强合作协议管理,明确约定知识产权权属、收益分配、侵权责任承担等 |
√ |
√ |
√ |
√ |
|
…… |
√ |
|||||
专利申请阶段的风险 |
内部风险 |
加强专利挖掘布局的培训 |
√ |
√ |
√ |
√ |
开展专利挖掘布局工作 |
√ |
√ |
√ |
|||
建立专利审查意见答复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风险 |
审查代理机构的资质和经营状态 |
√ |
||||
与代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知识产权权属、保密等内容 |
√ |
√ |
√ |
√ |
||
加强对代理机构和代理师的监督和评估 |
√ |
√ |
||||
专利运用阶段的风险 |
…… |
…… |
||||
专利保护阶段的风险 |
…… |
…… |
四
总结及建议
企业专利风险预警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任务,需要企业在多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和优化。针对当前企业在专利风险预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确保预警监测环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通过加强内部数据管理和外部数据采集渠道的拓展,实现对专利风险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其次,完善预警分级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风险值计算方法。通过综合考虑不同阶段、不同风险点的风险因素,实现对专利风险的精准分级和预警。
最后,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预警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专利风险预警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只提供一个思路,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风险预警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专利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专利风险的有效管控,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注:
[1] 迟浩早田, 黄禹强.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专利预警体系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3(16): 69-71.
[2] 《2022中国知识产权年度调研报告》.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 2022年4月.
[3] 王磬音.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专利预警理论研究[J]. 河南科技. 2020. 39(27): 58-60.
[4] 智慧芽《2024年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 2024年4月.
[5] 《专利风险预警工作规范》(TCIPS 012—2024).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