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有力支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有关情况。上海市先后出台多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方案等,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介绍,近年来,上海市科委会同市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加快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先后出台多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方案,实施成果赋权、单列管理等一系列专项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据了解,2024年上海的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类技术合同成交数为6773件,较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前(即2022年)增长21%;成交金额逾238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117%。在科研机构的总合同金额中,知识产权类技术合同金额占比达65%。
翟金国介绍,2023年,上海市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单列管理、尽职免责2项制度指引,推出全部所有权赋权、合规创业等改革举措,阶段成效显著。
2024年,上海市39家试点单位赋权专利成果215项,转化金额超过11亿元,孵化公司153家,吸引了超过68亿元的社会资金注入,平均每项专利成果吸纳社会资金超过3600万元,充分体现这些专利成果的市场潜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此外,上海市搭建科研人员对接产业的快速通道,支持构建产业导向的概念验证中心,推动更多科研人员早期成果和创意成为高价值专利,吸引产业资源深度参与等。2023年以来,上海市通过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汇聚了全国3579家企业的6622项需求,国内外4679项专利成果,促成技术交易7.8亿元。
此外,翟金国介绍,上海市还通过强化专业服务,提升专利转化效率。强化生态营造,推动专利转化落地,推动上海成为专利转化与创新创业的热土和高地,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