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6日在立法会宣读2025至26年度《财政预算案》。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6日公布《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他表示,香港要发挥好「一国两制」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善用内联外通的特点,加强与海外特别是「全球南方」的新兴市场联动,做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
《财政预算案》指出,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香港园区今年将进入营运阶段,首三座大楼的陆续落成,以及首批涵盖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前沿产业的租户进驻。特区政府预留37亿港元加快完成第一期基建及公用设施,并计划在今年征求私人发展计划,加速园区的发展步伐。预期香港园区全面发展完成后,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每年可达520亿元,并创造约52000个职位。
此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会优化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积极研究扩展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提升市场流动性,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箱。
《财政预算案》亦把加强与大湾区城市联动单独成篇,提出香港会在医疗合作、数据互通、金融合作、青年交流、运输物流合作、建造业合作、法律合作和前海发展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城市联动,重点包括:
医疗合作
争取在年底前成立「真实世界研究及应用中心」,结合「港澳药械通」数据,加快新药在香港、内地和国外审批上市
引入包括内地尤其大湾区的医护人员与本地医护作专业和临床工作交流,长远建立区域医护人才库
数据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便利措施已开放予各行业
金融合作
逐步增加《关于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的试点,进一步便利企业跨境融资
青年交流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参加资格放宽至29岁或以下持副学位或以上学历的青年
上调向企业发放的津贴至每人每月12000元,为期最长18个月
运输物流合作
香港与东莞合作的「海空联运模式」已有21家航空公司和125家物流公司参与
东莞物流园第一期首阶段的永久设施,预计年内完成,而第二期前期研究亦即将开始
建造业合作
调适不同地域在测试及认证要求上的标准,以促进优质并具成本效益的建筑物料在本地应用
积极推勋大湾区「组装合成」建筑的优势互补和产业发展,聚焦「组装合成」建筑的研发、品质认证和国际市场推广
逐步扩展与广东省建立的香港首批工程专业人才的职称评价机制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建造相关专业。亦会与粤澳合作,为建造业技术工人及技术人员拟定湾区技术标准,以及推展「一试多证」
法律合作
全力推动建立大湾区律师特定平台组织,更好支持律师发展业务及建立品牌
推动设立大湾区法律资讯平台,加强法律信息的互通
前海发展
港交所控股的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全年成交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营运国家唯一的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平台
扩展「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至其他大湾区试点城市,为香港投资者营造更便利的营商环境
数码港积极与前海管理局对接初创企业落户两地园区,至今十多家数码港企业正探讨落户前海,而两家从事人工智能及数码娱乐的前海企业亦已落户数码港
继续支持前海先行先试,推动更多政策创新和突破,让成功经验辐射至整个大湾区以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