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8万字中,“知识产权”一词只明确出现1次。
在第三部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第(三)项,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部分提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不过,在整个政府报告全文中和知识产权有密切关系的还是有不少内容,可以说句句不提知识产权,句句离不开知识产权,“字越少,事越大”:
第二部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1、“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解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
第三部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将 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解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首先,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市场机制,使创新成果能够更容易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应用,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3、“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 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 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 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 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解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首先,知识产权能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创新资源协作,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提供强大保障;其次,知识产权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第三,知识产权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武器;第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有效应对国际竞争中的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纠纷,维护我国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4、“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解读:
首先,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明确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合作行为,避免知识产权纠纷,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这有助于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其次,知识产权制度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技领军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联盟、共享平台等方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享知识产权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第三,知识产权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5、“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解读:首先,在中试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有效引导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提高创新效率。其次,在中试产出过程中,通过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6、“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
解读:正确且长期困难的话,不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