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科技部部长近期文章和专访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观点梳理总结

2025-03-17 15:33:28  来源:旗帜、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近日,我们梳理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旗帜、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等的署名文章和专访,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观点,秋凡科转简单总结梳理如下(供参考):

1、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统筹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3、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4、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制定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

5、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立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全链条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

6、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7、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做优做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8、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旗帜》2025年第2期刊发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文章《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文章提到:

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等优势,强化国家战略导向和场景驱动、需求牵引,统筹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确保重大科技成果“攻得出、用得上”。

建立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全链条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 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15日第11版刊发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文章《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章指出:

研究制定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人民日报 》2024年8月22日第9版刊发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文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撰文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章多处提及科技成果转化,如:

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新华社2024年7月30日刊发文章《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访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文章提到: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住支撑产业链、企业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重点环节,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政策体系。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研究制定新时期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通过产权激励进一步调动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做优做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求是》2024年第7期刊发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文章《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文章提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制高点,要准确研判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催生培育未来产业,推动科技与产业互相支撑、迭代升级,力争成为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赛场的重要主导者。

《人民日报》2024年3月31日第2版刊发文章《加强科技创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访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文章提到:

科技部将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依托我国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场景优势,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二是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大需求,强化系统观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谋划、一体设计,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试点示范,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牵引,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综合运用信贷、基金、债券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手段,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供给,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