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认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贸易便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能够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升级、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建立市场间相互信任、推动国际间相互联通。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胜地,近年来不断深化质量认证领域改革创新,全力推动质量认证市场价值转化,加快探索以质量认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着力打造质量认证“强企强链强县”建设示范样板,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一、固本强基,构建“质量赋能”县域新生态
(一)发挥质量强企“基础效应”
德清县设立了全国县域首个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创新打造“1+18+X”质量认证服务平台体系,以质量认证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全县18个产业特色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提升服务,实现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双下沉”。目前已入驻认证机构11家,惠及企业1000余家,解决各类质量问题153个。例如,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开展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推动生产设备淘汰升级、工艺流程优化、供应链绿色管理等,每年节省能源成本18%以上,阶段性减少碳排放量达911吨,单个产品线生产成本降低9~15%。
(二)发挥质量强链“协同效应”
围绕德清特色的“323”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强县、质量升级为主线,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认证机制,促进上下游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实现先进质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产业链延伸。例如,位于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的德清绿色家居产业,通过“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全链条质量提升试点,全产业链153家规上企业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4年1至5月,该县绿色家居产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同比增幅7.5%。
(三)发挥质量强县“政策效应”
德清县深化基层人大工作协同质量可持续发展机制,出台全国县域首个加快建设质量强县人大决定,推动质量认证全面、系统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审议评议、代表问政、跟踪检查等监督机制,去年以来累计开展人大代表视察质量工作活动18次,制定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一揽子质量认证支持政策12项,率先实现政策“一键兑”场景应用,累计兑现质量认证奖励资金超1000万元。
二、靶向施策,培育“效率赋能”县域新优势
(一)创新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模式
以地理信息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全国首批区域试点为引领,构建“初创层——发展层——跨越层”企业认证层级评价体系,从产品质量、体系管理、技术工艺和人才团队4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精准定位和分类指导。实施体系认证“一审多证”,有效降低企业认证审核费用和审核时间。探索“湖州德清——南京雨花台”跨区域合作提升机制。目前,已为220家地理信息企业解决各类质量问题490个,地理信息测绘工程质量优良率提升12%,地理信息产业2023年营收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6%,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
(二)增强质量金鼎奖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县域层面创新设立质量金鼎奖,通过项目化、绩效评价等评价手段,对在质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专项奖励。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数智化的绿色定制家具全链整合质量提升”项目作为该县首个质量金鼎奖项目获得者,在实施期间实现了3项质量关键技术攻关并通过国际先进技术鉴定,新获认证2项,完成2项“浙江制造”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制定,原材料利用率提升至87.68%,定制产品人均效率提升了35.88%,车间年产能提升了15.13%,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1亿元,新增利润919.06万元,新增纳税668.39万元,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三)提升质量管家精准服务水平
德清县在全国首创“质量管家”、“质安问诊”等服务模式,推出“PC端+微信小程序”线上服务平台,通过“机构+保姆”、“专家+点单”、“团队+定制”等模式,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培训、生产流程优化、安全隐患排查等“一对一”服务,实施靶向帮扶,引导企业系统化提升。截至目前,德清县累计为1100家小微企业解决各类质量问题5800余个,企业产品初检合格率平均提升约5个百分点。“质量管家”项目获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县级优秀案例并已在全省推广。
三、转化运用,打造“信用赋能”县域新格局
(一)实现金融价值转化
德清县加大质量认证市场互认,认证结果与银行授信、认定评价机制相结合,创新推出“质量认证贷”、“绿色认证贷”、“共富认证贷”、“质量认证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促进质量金融双向流动和融资增信。强化梯度激励按档授信,按照获奖类别层级分3个档次,分别给予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的梯度优惠。截至目前,德清县累计为相关认证企业授信3.7亿元,实际放贷3.08亿元,质量认证保险额度达5000万元。
(二)推动乡村民宿发展
德清县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试点,主导制定全国首个《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行业标准,为民宿高质量发展、高效率管理、科学化评定提供标准指引,填补行业空白。牵头组建民宿服务认证国际联盟,推动认证结果直接运用于第三方平台,实现结果互联互认、共通共享。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工作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内容。据平台数据显示,德清民宿均价为1408元,稳居浙江第一,获证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0%以上,民宿投诉量同比下降15%。
(三)助力小微主体提能
德清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创新,通过减少评价程序时间、优化认证评价标准、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改进监管服务等举措,构建新型个体工商户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评价规范,加速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将新型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融入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和“名特优新”认定,以引领示范带动同行业、同类型经营主体更好发展。今年以来,该县28家通过新型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个体工商户实现“个转企”,占比51%;12家通过评价的个体工商户被认定为“名特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