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路径

2025-04-09 22:44:52  来源: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领域原创作者:傅启国、秦琲琛、赵晗、王莹  浏览:2

1 明晰职称晋升路径

职称制度是国家实施的、权威的、基本的和已为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所认可的基本制度,职称晋升是个人规划职业成长路线和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任务的完成,职称制度更加完善,目前我国27个职称系列均设置了正高级职称层级,且为了进一步体现专业属性,在经济系列中单独增设了知识产权专业职称。知识产权专业职称是绝大多数快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追求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时的首选职称。

但知识产权极具交叉复合性专业特征,快保护机构的专利预审、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分析等专业技术岗位也各有其特点,快保护机构应当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专业的复合型特征和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对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明晰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宽口径地规划个人职业成长道路——除知识产权专业职称外,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将其他系列(专业)的职称也作为自身的职称晋升路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利预审服务人员为例,除了知识产权专业职称外,还可将工程、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作为自身的职称晋升路径。

2 鼓励和支持自我学习,积极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涉及交叉学科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其复合性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个层面。复合型人才是高端知识产权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向,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具备理工背景、精通法律、知晓经管且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能够实现自然科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够解决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知识产权领域实际问题。快保护机构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首先完成知识层面的复合,积极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通过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弥补自身在理工科、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空白,再进一步在职攻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如专利预审服务人员可以先通过继续教育弥补自身在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专业上的知识空白,再进一步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人员可以先通过继续教育获取理工科专业学历,再进一步在职攻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在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实现能力和思维层面的复合,努力将自己锻造成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职业资格制度同职称制度一样,也是我国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同步学习专利代理实务、专利法及相关法等知识,考取知识产权领域的两大国家级职业资格——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和国家专利代理师资格,积极成为国家级“双证”人员。

快保护机构应当积极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我学习,制定鼓励和支持员工自我提升的规章制度,激发员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内生动力。

3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快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单位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科研工作的能力。著名知识产权学者冯晓青教授对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的知识产权课题进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科研项目的选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得愈发紧密,也更加注重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快保护机构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时,应当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预研究,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紧扣知识产权复合型学科特点、贴合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的科研项目。坚持循序渐进,从申报市厅级以下知识产权科研项目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后,再尝试申报省部级甚至国家级知识产权科研项目。项目立项后,快保护机构应当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与支持,确保研究深入有效,提出的对策建议切实可行。除了常规的知识产权科研项目外,知识产权领域的标准制定(修订)也是快保护机构不容忽视的重要科研项目来源。

除了申报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是积累科研经验、提升科研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学术论文尤其是高质量的核心期刊论文的产出既可为后续申报科研项目奠定研究基础,又可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快保护机构应当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和研究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相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人事科学》2024年第12期 第45-56页:《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路径研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