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智嘉IPO:“清华学霸”与同行专利鏖战4年
做物流机器人的极智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IPO。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一路获得11轮融资,估值从2.1亿元飙升至150亿元,吸引华平投资、蚂蚁集团等知名机构的加持。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384名全职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9.5%。研发投入的回报也颇为亮眼。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1735项专利,包括954项已注册专利和781项待批专利申请。
然而,这些专利背后,也隐藏着公司知识产权的激烈竞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极智嘉与“同行”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柔创新”)之间长达四年的专利诉讼。
2018年,极智嘉申请了一项名为“货架命中方法”的发明专利,并于2019年4月获得授权。该专利的核心技术是一种仓储机器人拣货的优化方案,应用在“货架到人”的解决方案中,该方案包括P系列机器人方案和PopPick解决方案。PopPick解决方案可将货物迅速送到人工拣选员处。
据“物流时代周刊”报道称,PopPick解决方案可实现650箱/时的拣选效率,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平均节省了50%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给公司带来99.1%收入的AMR解决方案中,就包括货架到人、货箱到人及托盘到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同行”海柔创新也推出了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库宝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料箱到人”的技术架构。
而正是这项技术成为了极智嘉专利诉讼的焦点。2019年,极智嘉认为,海柔创新的“料箱到人”技术侵犯了其2019年授权的“货架命中方法”专利,并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海柔创新停止侵权并赔偿250余万元。
海柔创新否认侵权,指出“货架”和“料箱”二者在技术特性上截然不同。
经过一年的审理,2020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认为“货架”和“料箱”在专利说明书中已有明确区分。因此海柔创新并未侵犯极智嘉专利权。
极智嘉不服一审判决,随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1年4月8日,最高法最终判决,维持一审原判,再次认定海柔创新并未侵权。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房宝盛律师表示,申请人在已有技术方案基础上申请专利时,应尽可能扩充保护范围,尤其是针对技术特征,适当涵盖等同技术特征(功能、手段、效果基本相同)。这种扩充不仅需措辞上上位化(如用“金属”替代具体的“铜”或“铁”),还需通过说明书详细描述支撑措辞,确保保护范围足够广,避免遗漏潜在的技术,否则容易被人钻空子。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021年11月,海柔创新也将极智嘉告上法庭,其认为极智嘉的C200M型号机器人侵犯了自己的专利,索赔300万元。这场新的诉讼使得双方的专利纠纷愈发复杂化。
双方的专利战一直持续到2023年9月,据《法制日报》报道称,极智嘉提交调解申请书。同时,在承办法官张新锋的努力下,双方选择进行调解。经过多轮磋商,双方最终在11月15日签署了和解协议,暂时平息了这场长达4年的专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