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

2023年深圳特新重点小巨人申报要求

2023-10-23 15:25:15  来源:专精特新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22

2023年深圳特新重点小巨人申报要求,,,,

专精特新申报需要什么材料

1.公司真实声明及合规经营承诺;

2.新中小企业专业申请表;

3.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4份;

4.2020年和2021年审计报告;

5.去年营业收入总额不足1000万元,但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超过2000万元,包括银行到达凭证或融资报告。

2023年深圳特新重点小巨人申报要求,,,,

专精特新有什么扶持措施

一、开展专项活动

自十四五开幕以来,我国不断召开会议,频发政策,强调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并提出开展专项行动,制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政策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二、成立北交所

今年9月我国依据实情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被认为是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的直接融资平台。

三、落实办事清单

为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精准化服务,提升企业专业化能力、增强精细化管理、实现特色化发展、赋能创新型升级的需求,我国深入贯彻落实办实事清单,通过省级部门推荐和企业自荐两种渠道,征集到1200余家服务商的1700多项服务产品,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在助力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精准对接等9个领域,遴选出第一批39项质量优、保障好、有特色的专精特新认证企业服务产品,形成《名录》。名录中除了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服务平台外,由科技企业提供的的服务产品也位列其中。

四、印发梯度培育办法

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办法,依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与需求精准施策,提升各层级中小企业在研发和专业化发展上的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助力产业基础得以高级化和产业链实现现代化。

五、确定专精特新发展方向

围绕《中国制造2025》中规定的十大重点领域范围,着力突破工业“四基”发展瓶颈,全国各省市在国家明确的重点领域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形成了各省市专精特新认证发展重点。

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革新先行,为“专精特新”量身打造税收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好人才评价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加快推进各类创新体制改革。

六、开展精准服务

出台政策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做好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实施数字化以及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提升企业掌握和运用数字化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更多优质资源向企业流进;支持服务机构开发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法有哪些

一.提高自身技术研发水平的灵魂是创新。为了达到专精特新认定的标准,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决心开展技术研发,将技术与市场有效结合,生产有价值、有效的创新产品。

同时,在提高产权维护意识的过程中,及时申请知识产权。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制定或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牢牢把握“国内替代”的机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克服市场细分和领域困难,克服“领先”技术,以创新引领发展。

二.价值链再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定义有一定的共同规定和内涵。例如,专业化主要是指产品在分析市场中占有较高的份额;精细化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收入,R&D投资比例高;特点是指独特的技能和商标知名度;新颖性是技术、管理或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决定走向专精特新,需要按照专精特新认定标准对价值链进行再造。首先,价值链的重建是基于价值,价值是基于用户。在价值链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把“为客户创造价值”放在第一位;同时,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需要重建、重建和创新。

三.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想在未来10年内抢占专业化、特新化的发展红利,就必须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自身发展。

中小型企业需要制定中长期的产品创新战略,辅以相应的品牌战略,才能不断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在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后,很多中小企业专注于扩大产量和销售渠道,而忽视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和新产品的研发,最终削弱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利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这条快速发展的车道,进行快速、规范的发展。从战略角度及时制定产品战略,启动品牌战略。

2023年深圳特新重点小巨人申报要求,,,,

申报专精特新有什么优势

1.节约成本,与代理机构签订合同,检查、填写,直至宣传申请注册、结婚证等,都是代理公司的事;申请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2.专业性好、成功率高、经验丰富的机构可以为申请人提供有效、专业的建议,掌握专精特新公司申请各个阶段的关键成功要素。在申请过程中,机构将协助提前审查和纠正需要准备的文件和材料,并更有可能成功申请。

3.确保代理公司承担代理申报的下一步工作,每年填写各种系统数据和报告,并每三年参与重新评估。若企业人员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工作交接问题,忽视问题,损失无疑无法计算。一般来说,机构希望每年提供专业的问题服务咨询和专业的专利维护服务,以避免许多企业不容易注意到的问题。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