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

2023年深圳对特新企业建议

2023-07-12 07:59:47  来源:专精特新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24

2023年深圳对特新企业建议

深圳专精特新申报有什么流程

1.深圳市创新中小企业应当按照属地原则自愿登录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申请深圳市创新中小企业认定。

2.根据认定标准,建议企业所在地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及相关支持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和现场抽查,并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荐初步审查。

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审核企业申请材料及相关支持材料,根据情况,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现场抽查,并结合年度规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最佳宣传。

4.无异议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定为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3年深圳对特新企业建议

深圳专精特新申报什么时候开始?

1.2022年6月21日至6月28日,国家“专精特新”申报小巨人企业。

2.根据往年的经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申报时间将在4月至5月,但尚未发布。

3.根据往年的经验,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申报时间预计为9月至11月。

专精特新有什么扶持措施

一、开展“专精特新”专属服务产品推荐工作

专业新产品推荐专业服务产品,主要围绕专业新产业整个生命周期的需求,突出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特点,广泛收集和推广若干优质专业服务产品,帮助企业解决短期物流运输中断、跨区域人员流动、产业链供应链、市场发展困难、运营资金短缺等紧急问题。

长期努力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引导各类服务机构完善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专属服务产品。长期努力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各类服务机构完善服务模式,为专业化、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专属服务产品。推荐工作主要由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推荐,辅以服务机构自我推荐。

二、开启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在2022-2025年开设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围绕100个子产业,分三批支持近300个数字平台,打造小、快、轻、准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培育4000-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专业、新认证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融通

推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融合,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千校万企业”合作创新合作伙伴行动,“携手行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中小企业服务”如“共同利益企业”,不断创新服务,赋能专业化、特新化企业。

四、优化企业培育环境

1、引导地方政府从重视企业规模向创新转变,将专项培育纳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目前,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计划单列市)已安排地方财政资金40多亿元,支持专项认证企业的发展。

2、加强产权保护,努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机制问题,进一步完善培育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配套合作体系和先进产业集群。

3、只有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注重主营业务,集中培育,大多数中小企业才能不断提高风险行业的竞争力。

4、支持高新技术和“专业”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措施,试点范围从9个省(市)扩大到山东省等17个省(市),推动更多高新技术和“专业”企业在一定数量内独立借贷外债,帮助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五、发布专精特新企业优惠政策

根据不同的地方政策,每个新的“小巨人”都可以获得政府一次性奖励和补贴20-100万元,并颁发新的“小巨人”企业证书。地方政府将帮助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发展支持、融资增信等困难企业。同时,政府还将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项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023年深圳对特新企业建议

申报专精特新有什么优势

深圳市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运用创新知识管理的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科技项目申报、深圳高层次人才认定、企业补贴申请、专业财税规划等专业化服务的企业。自成立以来,秉持“诚信、专业、共赢”的价值观,基于先进的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模式以及科学、严谨、规范的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周到的超值服务。

公司的核心团队,具备经验丰富、业绩显著的高知识、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已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服务并取得令人满意的优异成果,公司所服务企业涵盖互联网、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设计行业等新兴产业,及服装行业、珠宝行业、餐饮行业等多个传统行业领域,包括多个企事业单位、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等,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并与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精特新申报就找。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