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1)财政支出绝对规模,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也可以按不变价格来反映,即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准来统计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
(2)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
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知识点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知识点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含义:
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目标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响及其效率。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的核心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安排的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 主体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 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 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 原则是“3E”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后来在3E基础上又加入了“公平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是确保公共财政体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是公共财政政策的实现途径和手段,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原则
原则:
- 统一领导原则。
- 分类管理原则。
- 客观公正原则。
- 科学规范原则。
(2)内容与方法
主要内容:制定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管理措施——考核评价-提高预算水平。
考评方法:
- 比较法:目标与结果,历史与评价期,不同地区和部分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
-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和成本的内外因素。
- 公众评价法: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
- 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比一定时期内的支出和效益。
绩效评价程序
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评价报告三个阶段。